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

恒大冰泉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恒大冰泉式的错误一直在上演。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我们认为他还是做对了很多步骤,如果在品牌开创之初有合理的品牌定位,一定可以提高其成功的概率。


恒大冰泉做对了什么

恒大冰泉最正确的动作,就是没有跟随农夫山泉做天然水,也没有跟随怡宝和娃哈哈做纯净水。而是进化了饮用水品类,开创天然矿泉水的品类。

我们认为品牌定位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趋势,如果看不清趋势就是与时代为敌。例如小鲜炖开创了保质期14天的鲜炖燕窝品类之后,其他没有跟随这个趋势的燕窝品牌都避免不了市场萎缩的命运。

恒大冰泉聚焦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首先是明确地看清了饮用水的品类进化趋势。

纯净水比白开水健康,矿物质水比纯净水健康,天然水比矿物质水健康。沿着这个品类进化趋势,天然矿泉水比天然水更健康。在竞争对手的固有弱点上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我们认为这一步还不够彻底,恒大冰泉应该重新命名品类,不用 “长白山天然矿泉水” 的品类名,而是 “深层矿泉水” 或 “火山矿泉水” 的概念,把长白山列为品类的水源地之一。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联合百岁山这样的天然矿泉水品牌,共同做大新品类。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例如瓜子品牌的定位是大颗粒,那就把品类名改为大颗粒瓜子。如果聚焦吸油烟机里的大吸力特性,那就开创一个大吸力油烟机的品类。如果聚焦15万以下的SUV,那就明确是经济型SUV的品类。如果和主要是礼品场景的东阿阿胶对立,做自己吃的阿胶,那就明确自己的品类是自用型阿胶。

明确品类之后,需要重新命名品类。命名意味着诞生。


第一个错误:品牌延伸

品牌能否延伸,看竞争环境和企业实力而定。

如果没有其他饮用水品牌,恒大冰泉这个名字可以用,因为消费者也没得选。如果燕麦片这个品类没有强势品牌,那么恰恰即使在认知中等于瓜子,也可以延伸做燕麦片。

但是天然水品类有农夫山泉,恒大冰泉这个名字就不够好,因为消费者会更认可专家品牌。即使企业认为自己很有实力,在消费者那里也微不足道,因为他们只关注眼前的产品。

金龙鱼开创了玉米油的品类,但是最大的市场份额却属于长寿花。消费者在选择玉米油的时候,不会关心也不可能知道金龙鱼背后是千亿级的益海嘉里集团,他们只在意哪个品牌显得更专业。

金龙鱼横跨米面油大品类,在玉米油品牌上显然不如长寿花专业。

不过,即使是竞争环境允许品牌延伸,我们也不建议品牌这样做。因为会给品牌留下隐患。

吗丁啉曾经是治疗消化不良的品牌,后来又延伸到治胃病的功能。在没有足够强有力的对手的环境里,这样做也可以。

但是这给江中健胃消食片留下了机会,江中聚焦助消化,重新定位吗丁啉为治疗胃病的品牌,不适合助消化这种小病。

恰恰瓜子一路延伸到坚果、麦片,按照这个惯性或许会一直延伸下去,虽然短期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也给后来者留下了机会,洽洽如果一味听信野鸡设计公司的意见,未来会重复恒大冰泉、霸王凉茶和吗丁啉的命运。

我们认为恒大冰泉式的悲剧会一直存在,除了品牌方自己的内部思维惯性,不专业的野鸡设计公司也有很大责任。


第二个错误:误判竞争对手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恒大冰泉的广告——我们搬运的不是地表水——明显是针对农夫山泉,这轮攻击确实打到了农夫山泉的痛处。

在中国饮用水污染如此严重的现实下,农夫山泉的水源可能独善其身么?恒大冰泉的进攻战让农夫山泉不得不及时回应,推出了 “方强找水” “什么样的水诞生什么样的生命” 的广告片。

但是恒大冰泉误判了竞争对手,在定价4-5元的恒大冰泉却把2-3元的农夫山泉当作对手,实在令人不解。

如果说瑞幸对标星巴克、青花郎对标茅台、飞鹤对标洋奶粉、小米对标华为是转化对方的高势能,更贵的恒大冰泉对标农夫山泉是在抬高身价还是降低身价?

为什么不去对标依云、阿尔卑斯这些几十块钱一瓶的品牌呢?

有野鸡设计公司说,要盯着消费者,不要关注竞争,消费者给你饭吃,竞争对手又没给你饭吃。

事实上,除非是iPhone、福特汽车、微软这样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企业可以不考虑竞争,其他的品牌都是在存量市场里争夺市场份额的。品牌定位的第一要素是预判趋势,第二要素就是分析竞争环境。

野鸡设计公司真的不知道这个道理?它们是假装不知道罢了。

我们甚至可以说,你根本并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例如东阿阿胶早期的竞争对手不是同品类品牌,而是其他滋补品牌,早期的任务是让消费者选择阿胶而不是冬虫夏草、人参鹿茸。东阿阿胶要鼓励、带动甚至帮助同品类品牌共同做大阿胶市场。

但是在同品类品牌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时,就要管控竞争。

中国企业已经这么难了,真心希望那些野鸡设计公司不要混淆视听,真心真意用真本事服务好客户。


第三个错误:口号经常换、乱用代言人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我们认为品牌代言人是品牌定位的呈现,代言人要与品牌的调性一致。

例如娃哈哈纯净水长年请王力宏做代言,王力宏简单、专注、健康的形象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品牌调性是一致的。

耐克、安踏、李宁都请运动明星代言,也是符合其品牌调性的。

耐克在与阿迪达斯竞争的时候,刻意强调自己的反叛、年轻,使用个性张扬的运动员做代言。耐克成为体育装备第一品牌后,有意表现其代言人的霸气、胜利和成功的形象,来对应自己的品牌地位。

而安德玛则在广告中呈现运动员的艰苦训练、自我磨砺,和耐克形成鲜明对立。

恒大冰泉的定位既然是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其品牌调性应该是更加专业、专注、深邃的,但是他选的代言人完全不符合这个特征,或者没有呈现出其代言人的类似特征。

更不用说代言人换来换去,不仅模糊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增加了心智的认知负担。从演艺明星到体育明星、从主打美丽到主打健康、从运动人群到儿童人群,真不知道是有钱任性还是病急乱投医。


第四个错误:一处水源供全球

饮用水品类的特性决定了,只有纯净水和矿物质水能够不限产地。道理很简单,纯净水和矿物质水的水源不受产地限制。

农夫山泉为了扩大供应范围,布局了浙江千岛湖、吉林长白山、湖北丹江口、广东万绿湖、陕西太白山、新疆天山玛纳斯、四川峨眉山和贵州武陵山八大水源地。

因为随着运输半径的变大,运输成本会越来越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建设水源地,这是农夫山泉的巨大成本,也是坚固的护城河。

恒大冰泉用吉林长白山的水源地供应北方市场都有困难,更不用说供应全球了。这个定位从一开始就有弱点,但没有引起重视。

品牌定位并不是万事俱备后的东风,而是品牌的起点。

每个品牌都有弱点,例如小罐茶的弱点是显得老派、洽洽的弱点是横跨瓜子坚果和麦片、纯净水的弱点是不含矿物质、东阿阿胶的弱点是礼品属性太强,这些都是其他品牌的进攻点,也是品牌方要及时弥补的。

但是像恒大冰泉这样主动挖坑,自设弱点的还真是少见。


第五个错误:没有做品类教育

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品牌,而是品类。

品牌的成功是成为品类的代表。例如顾客购买农夫山泉的时候,真正购买的是天然水,而农夫山泉成为了这个品类的代表。例如顾客购买飞鹤奶粉的时候,真正购买的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国产奶粉,而飞鹤成为了这个品类的代表。

品类教育需要耐心,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成为顾客的常识。

在天然矿泉水这个品类,恒大冰泉和百岁山都没有做好品类教育。百岁山是拥有采矿许可证的品牌,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投入资源推广品类,而是数年如一日地播放一个 “水中贵族” 的广告片,给顾客讲数学家笛卡尔和瑞典公主的爱情故事。

复盘恒大冰泉的品牌之路和错误-传播蛙
在品类教育这件事上,做得更好的是农夫山泉。

农夫山泉在央视科教频道做水仙花培育对比实验,分别用天然水和纯净水培育水仙花,结论是天然水培育的水仙花生长更快。为了加深顾客对天然水的印象,农夫山泉隐去品牌推广品类,闭口不谈品牌,在媒体上宣传天然水如何有利儿童健康。

这些品类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塑造了顾客对天然水的好感,而农夫山泉是天然水的代表品牌。

但是品类教育需要耐心,需要足够的时间。恒大冰泉的做法是沿袭了房地产和足球的经验,但是快消品不同于垄断性市场。在垄断性和半垄断性市场的做法,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无效。

企图用大传播的方式简单、粗暴、快速地创建品牌,我们称之为 “茶杯里的风暴”。看似做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动作,但是因为忽视了顾客主权,忽视了顾客认知的规律,它的影响力只能被限制在局部的时空内。

品类教育就像点燃一片草原,而不是点燃一片大海。你要找到顾客认知中的可燃物,广告只是那个微小的火种。草原中有可燃物,大海里没有。

恒大冰泉的做法就像是企图用一根火柴点燃一片大海。


如果重来一次,恒大冰泉该怎样做?

最起码的,一定要重新起个名字,把恒大集团出品放在包装背面。最重要的,是正确分析竞争环境,明确竞争对手后找到自己的核心利益点。

然后所有的公关、广告、代言人选择、产品定价都要从这个核心利益点出发,所有的战术围绕战略核心执行。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做起来往往错得千奇百怪。因为不重视品牌定位的后果,就是换着花样作死。

恒大冰泉的失败证明了一点,就算你有很多钱,也不能改变顾客的认知。“恒大” 这个名字已经和房地产捆绑在一起了,恒大冰泉在顾客认知中的感觉,就像霸王凉茶一样:一个是有水泥味的饮用水,一个是有洗发水味的凉茶。

有人说那为何恒大足球可以成功?因为足球是不充分竞争市场,顾客认知的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但是在竞争充分的快消品市场,顾客主权已经足够强大,任何忽视认知规律的品牌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恒大冰泉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他明确开创了天然矿泉水这个品类,但是并没有真正推动新品类成为顾客首选。

其中有路径依赖的原因,把垄断性市场的做法用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也有忽视顾客认知规律的原因,即使花了60亿打广告,也不能创建一个品牌。

来源:张知愚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