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兰:媒体客户端运营中的六大关系

以下为核心节选——

文章精要节选

媒体客户端不只是一个新渠道,它的发展也牵引着媒体的全面转型、升级,这个过程中媒体需要寻找自己的新定位,也需要探求新的传播形式、传播手段以及与新媒体时代相匹配的各种新思维。其中,如何理解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对客户端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目标人群与其他人群的兼顾

媒体客户端需要通过有效的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后台数据等,了解客户端的目标人群,在明确用户定位的基础上,为这些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与服务。老年用户大多是传统媒体忠实用户的主力,对传统媒体的信赖度也最高。

一方面,在老年人面临着“数字鸿沟”,使用手机时存在种种困难的情况下,媒体客户端也可以通过线下活动来帮助他们提升新媒体应用能力、缩小鸿沟——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品牌运营方式。另一方面,媒体客户端也需要吸引那些非核心目标用户人群,以扩大自己的影响面。

二、自产内容与他产内容、“加法”与“减法”的平衡

媒体开发自己的客户端,首先是将它作为媒体自产内容的发布平台,因此,自产内容必然是客户端内容的核心,特别是本土的或垂直的(专业性)内容。

相对客户端的容量,如果只有媒体自产内容,可能会出现供给困难。因此,大多数客户端都会转载“他产”的内容,包括其他媒体生产的内容,政务新媒体或企业新媒体内容,以及UGC(用户生产内容)内容。

对于客户端来说,需要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前提下,对整体内容适当做“减法”,突出客户端的内容特色,在特色内容上做得更为精深。

三、表现形式与移动终端的适配

要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客户端也需要针对移动化的阅读环境进行一定形式上的调适,例如:针对用户移动状态下的阅读特点,尽量采用短、平、快的表现形式;为推动人们将客户端的内容分享到社交媒体,需要做到报道视角更平民化,文风更生动活泼、接地气。

为更好地适配移动终端,客户端应该有一定比例的针对移动终端的“专属性”内容生产,包括对母体内容的再加工。

要实现对移动端的适配,还需要进行碎片信息的有效整合,这也是提升客户端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四、人与机器的协同

在信息采集方面,包括传感器在内的各种智能机器可以快速甚至全天候地采集各种平台、各种渠道的数据,也可以扩张信息采集的维度,为媒体报道提供更丰富的资源,甚至提供新的报道视角。

机器也被广泛引入到内容的审核环节。对于那些拥有海量内容的平台来说,内容审核完全靠人工来完成已经不现实,因此,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采用机器审核,也就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内容进行判断、筛选。

在新闻内容的生成方面,机器可以自动完成财经、体育等类别的新闻写作,以及某些类型的音视频生产与加工,且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在内容分发方面,算法将逐渐成为客户端的标配。目前的算法分发主要思路是向用户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这有助于人们减轻移动端的阅读负担,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

五、“墙内”与“墙外”的兼容

随着财新、南方周末等媒体的客户端在付费墙制度方面的探索,在客户端中也出现了墙内与墙外关系如何平衡、兼容的问题。

付费墙的存在,对于媒体自身优质内容形上提高媒体的盈利能力。当然,付费墙的存在,会使得相当数量的用户无缘于客户端的优质内容,这也会影响到客户端的品牌发展。

除了付费会员与非会员之间的墙外,另一种墙是客户端与外界的墙。相当数量的新闻客户端流量和影响力有限,如果缺乏引流、推广策略,更有可能变成高墙包围的一座孤城。

六、从渠道思维到平台思维的升级

平台是将不同用户聚集在一起的中介和作为用户活动发生的基础设施,平台是处理不同利益相关方(包括内容生产者、服务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受众)之间关系的一个中介。传统媒体理解的渠道仍是内容到达受众的简单通道,很难承担中介和基础设施的重任。

客户端如果要向平台升级,需要同时兼顾以下几方面的需要:①用户培育:实现规模化用户的集聚与维系;②生产者培育:汇聚多元化内容生产者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③内容分发与匹配:完成内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有效匹配,同时刺激内容生产与消费两端;④界面与用户体验优化:提供合适的界面及相应的用户体验;⑤关联服务的拓展:促进内容与其他服务的关联,为用户的内容消费、社交以及日常生活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这些目标中,用户培育是最基本与核心的一个。社交”黏性则需要客户端经营中的“社交化”来培养,这需要几个方面的思维与努力:一是促成分享与交流;二是推动参与;三是平台的“社交化”和“社区化”建设。

作者:彭兰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