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

2019年的时候我服务一个茶叶品牌,这位老板很爱学习,但是学得很杂。

你跟他讨论定位的时候,他跟你讲 “冲突”;你跟他讨论 “冲突” ,他跟你讲 “符号”;你跟他谈论 “符号”,他又跟你讲 “品类”;你跟他讲 “品类”,他又跟你讲定位了。

他就像一个游击战选手,永远不跟你正面冲突。表面上的游走,本质上是学了太多理论,没有打通。没有形成体系化,就会自相矛盾甚至走火入魔。

改变世界要靠行动,行动要靠思想和知识。落后于实践的知识、不成体系的知识无法指导行动。


例如你从 “品类” 的角度看,亚马逊和京东就应该专心卖书,不能搞品牌延伸,苹果公司就应该专心做电脑,不能做智能手机。但是人家都做得很好。

事实上,艾·里斯本人就预言过亚马逊和苹果公司的失败,然而事实是 “品类理论” 失败了。

例如你从 “定位” 的角度看,小米公司就应该专心做智能手机,搞什么智能家电呢?国内头部的定位专家都预言过小米公司会出大问题。

然而事实是专家的预言失败了。

例如你从 “冲突” 角度看,恒大冰泉也制造了很大的冲突:我们搬运的不是地表水,是深层火山矿泉水。搞得农夫山泉很被动。

然而事实是制造了很大冲突的恒大冰泉失败了。

例如你从 “符号” 角度看,老娘舅和三品王都是符合符号理论的品牌,但是这两个品牌如果开在同一个商场,顾客能分得清谁是谁吗?

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
出现上面这些问题,说明这些理论在应用中都超过了自己的边界,出现了理论不适应的情况。

这种问题会不断出现,因为这些理论背后的公司,会为了招揽顾客而不断夸大自己的理论适用范围。

除非他们能不断升级自己的理论,但是又因为理论永远落后于现实实践,所以这类问题还是会不断出现。

但是换个角度看,事情又变得很有意思。

倡导 “品类” 的公司,非常擅长制造 “冲突”,例如让自己的客户小蓝象儿童排汗内衣发起 “手撕纯棉” 的活动,直指纯棉内衣的缺点 “吸汗不排汗”。

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
倡导 “品类” 的公司,也非常重视 “定位”。让自己的顾客先锋电器从 “风扇专家” 重新定位为 “取暖专家”。

让自己的顾客老板电器定位为 “大吸力油烟机”,重新定位竞争对手为吸力不足的油烟机品牌。

最重要的是,倡导 “品类” 的公司把自己的名字改为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放弃了之前的 “里斯品类战略咨询”。

这是对 “定位” 的忠实实践。

倡导 “定位” 的公司,也很重视 “品类”。在特劳特公司的 《2小时品牌素养》这本书中,明确指出创建王老吉这个品牌的关键是开创新品类。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对凉茶这个品类的重新定位,从治疗上火的药水到预防上火的饮料。

倡导 “定位” 的公司,也很重视 “冲突”。在创业早期,特劳特公司创始人操作了 《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一书,发表 《中国企业家如何做战略:兼论麦肯锡战略之误》的文章,把矛头指向麦肯锡和奥美。

倡导 “定位” 的公司,最终是的当然是 “定位”。君智咨询从特劳特分化出来之后,把自己定位为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咨询公司。

不只是讲 “定位”,也讲 “孙子兵法”。

并且把定位理论中的 “配称理论” 升级为 “战略理论”,倡导 “战备塑造人心”。把 “公关理论” 升级为 “战役理论”,倡导 “战役引爆人心”。

这样讲的确更符合本土文化传统。

倡导 “冲突” 的公司,也非常重视 “定位”。在真功夫这个案例中,把竞争对手肯德基重新定位为 “油炸的、不健康的快餐”。

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

倡导 “冲突” 的公司,也很重视 “品类”。在服装市场一窝蜂奔向女性顾客的时候,他让自己的顾客海澜之家开创新品类:男人的衣柜。在啤酒市场一窝蜂奔向男性顾客的时候,他让自己的顾客雪津啤酒开创新品类:女人也能喝的啤酒。

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
倡导 “冲突” 的公司,对 “定位” 的最大重视,体现在打造 “冲突” 理论上。它把自己列为新一代的商业理论,把之前的理论重新定位为上一代的理论。

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

倡导 “符号” 的公司,也很重视 “冲突”。日复一日地说 “定位” 这不好那不好,这个路线和定位公司抨击奥美、麦肯锡是一样的。不同在于,定位公司的确指出了奥美和麦肯锡的错误,符号公司抨击 “定位” 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倡导 “符号” 的公司,最重视的还是 “定位”。

“定位” 指出品牌的关键是占据一个词,例如沃尔沃占据了 “安全”,宝马占据了 “驾驶”。“符号” 公司看到叶茂中占据了 “冲突”,里斯占据了 “品类”,那自己就占据一个 “符号”。

“定位” 指出品牌的占据的这个词,关键是差异化,要竞争导向。“符号” 公司就说差异化不重要:泡妞要盯着妞,不要盯着情敌。

“泡妞要盯着妞,不要盯着情敌” 这句话,本身就是在盯着 “情敌”。和定位公司的差异化,正是符号公司所追求的。

吊诡之处在于,符号公司在打造自己这件事上,非常 “定位”,非常差异化。但是它告诉自己的顾客不要差异化(例如三品王和老娘舅)。

其术可嘉,其心可鄙。


看到这里,有人会心一笑,有人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的内核都差不多,那为何还要创造这么多理论呢?大家到光明顶打一架,一统江湖不就行了?在山脚下吵来吵去很浪费时间啊。

那还不是因为心智的固有缺陷导致的。

吉利汽车配置比北京现代好多了,但你还是愿意买北京现代。路易威登那些东西都是国内生产的,但你还是愿意交智商税。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相差无几,但你还是买了苹果手机。

非常可乐、可口可乐、王老吉都是糖水,但你还是放弃了非常可乐,你觉得它不如可口可乐,即使你的舌头根本尝不出来。

带个手表、穿个羽绒服你都能自己形成鄙视链,这不就给了众多商家创建品牌的机会。

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

当然,这不是只属于中国人的心智缺陷,美国人也一样。
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一次讲透品牌 “定位” 、 “品类” 和 “冲突”-传播蛙

咨询公司也是品牌,也要遵循心智的规律(或固有缺陷)。


因为心智追求简单的答案,不愿意思考世界的真相。大多数人习惯了接受不假思索的答案。

王兴说得好,大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极简的东西总是受欢迎的,它给人一种可以快速成功的错觉。

但是极简的东西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坏处,它简化了复杂的事实,远离了真实的世界。

如果说作为一个被喂养的消费者可以任由简单的概念充斥头脑,那么作为一个喂养者的创业者就不能这样做。

这个意思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习惯于毫不费力地吸收简单概念,那就说明你只是一个消费者。

只有当你愿意进入真实世界,从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简单概念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创业者。

如果你看到 “定位” 就兴冲冲地去找某公司做咨询,如果你看到 "品类" 、看到 “冲突”、看到 “符号” 也这样做。

那就说明你是一个习惯接受简单答案的消费者。只有当你愿意进入真实世界,从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简单概念、并把简单概念卖给别人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创业者。

那么,身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我觉得你有必要了解一下完整的、体系的、更新的定位理论。

有人说,奢侈品牌从不讲定位,说明定位理论不适合打造品牌。我说,奢侈品牌没讲定位,但它们的行为是 “定位” 的。事实上,“定位” 客观存在,定位理论只是总结了成功品牌的实践。

有人说,小品牌做不了定位,只有大预算才能做定位咨询。我说,这是一个符合认知偏见的观点,因为你看到的案例都是大品牌,所以就这样认为了。但是,小品牌也适合做定位,并且越是小品牌越要正确定位。

有人说,互联网企业不要定位,定位理论已经落伍于互联网时代了。我说,雷军、周鸿祎都实名推荐过定位理论。通过互联网成功打造品牌的小仙炖、王小卤也是定位理论的受益者,并且二位创始人都给我的新书写了推荐词。

来源:张知愚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