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

在沙滩上建大厦,大厦将永无建成之日。

这是《新约》中的典故,也是过去几年国内创业环境的一个缩影。尤其是消费品行业,资本和流量助推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更多的还有急功近利的野心。

高楼起得飞快,但一个大浪过来,等一切化成泡影大家才幡然醒悟。“很多人还是太浮躁,总想短时间内做成一件事,但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往往你容易的事情,别人也容易。”

在浪潮新消费最近的一次深度对话中,大杯内衣品牌奶糖派创始人大白提到了lululemon的案例:

和大多数品牌一开始就通过经销商铺全国的做法不同,lululemon对开店的要求非常严苛,它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工作室之前就经历了2-3年漫长的准备期,尽管早期的增速很慢,但它的发展却很坚固,最终一步步赶超了比它店铺多十几倍的品牌。

“所以早期的慢不代表企业未来做不大。”要想真正踏踏实实地解决好问题,比别人更高的成本、忍耐更长的时间,往往是品牌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任何一个内衣品牌,面对这几年风靡的“无尺码”概念,都很难无动无衷。这种解决方案确实满足了很多人最基本的舒适需求,但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全能。

比如无尺码实质只是简化尺码,不是真的适合所有人;比如无尺码为了实现充足的弹性,就必然需要一定的面料厚度,很难兼顾轻薄透气……大白认为,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单纯做“减法”不会是行业的终局。

奶糖派在2016年做这类软支撑内衣的时候就把它定义为“懒人文胸”,它有特定的应用场景,但针对不同尺码和胸型做“加法”,也就是做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产品才是长期“难而正确”的事情。

这件事确实很难,大杯文胸人群小众、产品也难研发,奶糖派第一个订单1000件内衣就包含了46个尺码……奶糖派今天已经有超过1万个SKU(商品最小计量单元,具体到款、色、码),光生产和库存管理就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但这也倒逼着奶糖派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超越了绝大多数同行。

“这件事情的难点依然很多,但我们从来不怕,因为难点攻克之后就都会变成我们自己的能力。”

奶糖派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第一家专注研发生产大杯文胸产品的品牌,目前已获得六十多项国家专利,是天猫大杯文胸品类第一,并在2022年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传播蛙
浪潮新消费:你在为妻子挑选内衣时发现了大尺码内衣背后的市场缺口,并于2015年创立奶糖派。从一个契机开始,到常态化的运营,让你坚持到现在的正反馈是什么?

 

大白: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大胸女生的内衣不太好买,至于痛点到底是什么,这对她们的生活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作为男性我其实并不清楚。

2014年我太太怀孕,当时我和一家孕妇内衣公司有业务合作,所以负责帮她挑选内衣。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市场上的产品供应非常有限。很多内衣品牌都会做到D杯、E杯,但款式却很少,何况后面的F、G、H等更多罩杯都是缺失的。还有一些特殊尺码的人群,也很难购买到产品。

其次,用户的普遍感受是“有些尺码虽然有,但舒适性很差”。

除了产品层面的缺陷,我发现对大杯内衣有需求的人群也在增加。

我在豆瓣把自己的研究发出来之后,遇到了一个用户社群。这个社群的成员在2013-2014两年多的时间里,尝试在世界各地搜罗大杯文胸,但她们发现海外产品虽然丰富,却不适合中国人。于是,我们决定一起着手做这件事。

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传播蛙
在启动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们的正向反馈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用户的反馈。通过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女性对胸型、尺码和内衣的了解都非常匮乏,所以我们在起步阶段就做了很多科普工作,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内衣。

这段时间里,虽然还不是提供我们自己的产品,但已经有很多用户感到受益了。

在我们公众号的留言区,可以看到很多用户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有的人从高中开始就关注奶糖派,正确认识了自己的身体、穿对内衣,解决了身体不适的问题。

还有一些比较丰满的女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变得自卑,形成了含胸驼背的习惯,通过奶糖派的宣传科普,她们找回了自信。

用户的反馈持续激励着我们,也是支撑我们挺过困难时期的一大动力。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尝试解决更多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即便是小众人群中的小众。

第二,同事的反馈。我们公司最初的成员大多来自于刚提到的用户社群,大家其实并不知道业务能做多大,只是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2017年我们在全国开展线下活动,开始招收更多的同事。有一个在北京的社群用户,之前在豆瓣上写科普、一对一帮助过很多女生,她加入公司的时候特地来跟我说:“大白,你今后一定不能把公司卖掉啊,这个事业我要做一辈子。”类似的情况非常多。

所以不单单是用户的正向反馈,还有团队成员帮助他人的使命感,支撑着我们坚持做下去。

浪潮新消费:是从什么时刻开始,这个偶然的选择变为了坚定的信念?

 

大白:其实和我的人生选择有很大关系。

有一次,我参加自我成长的课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说我想做一家伟大的企业,但当时心里并不知道一个伟大的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义。

在开始做奶糖派之后,我内心里的画像越来越清晰了——伟大的企业不一定是规模有多么宏大,而是真正在为社会创造正面价值。它不是在重复地做别人做过的工作,而是在创新,以及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2015年刚起步时谈了天使投资,结果还没3个月投资就黄了,于是我们三个最早期的创始伙伴筹钱自己做。

奶糖派的联创之一、产品负责人阿璞,是奶糖派的灵魂人物。她是刚才提到的社群的发起人,当时在念建筑设计的大五,已经联系好了德国留学。临近出发的前两三个月,我们认识了,最终她决定不出国,留在国内创业为大胸的姐妹们做内衣。

我当时和她说:“创业失败的概率在90%以上,你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但她依然非常坚定。

我也是放下了很多收益,全身心投入这份事业。包括我们另外一位联创奕然,2015年年底放下律师的本职,从上海来到广州,投身到奶糖派的事业中来。

所以并不是在某个时点选择转化成了信念,而是我们一开始就发现了这件事的意义与价值,很决然地选择做这件事,这种坚定在后续的过程中不断被强化。

浪潮新消费:公司不可能只有使命感,而不拥抱商业效率,为了让企业更加健康、良性地发展,是否在这方面做过取舍?

 

大白:有些时候大家看不懂奶糖派做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不理解我们背后的商业模式。

有本书叫《发现利润区》,里面会提到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比如lululemon的做法就和NIKE、adidas完全不同,它早期的增速和发展会更慢,但一步步成为了全球第二的运动品牌——早期的慢,并不代表企业未来没法做大。

我们做的市场当下还比较小众,未来可能变成一个大众市场,但需要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演变。针对这样一个特殊市场,我们要采取特殊的做法。

奶糖派其实是一个长期服务于人的生意模式。对于标准的电商公司而言,他们的公式是GMV=触达×转化×客单×复购,而我们则是GMV=用户数×LTV。

模式不一样,做法必然会有很多不同。

很多时候大家把情怀和使命搞混了。使命没有那么高大上,通俗来讲就是“为怎样的一群人,创造怎样的价值”,比如“与大胸女生共创美好生活”就是奶糖派的使命。

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传播蛙
这其实也是商业,因为商业本身就应该是利他的,使命和商业并不一定会有冲突。

举个例子,很多人不理解奶糖派为什么要生产少量65K、70K这样的尺码,看起来会亏钱。

我们做这件事有点类似于车企一定会做一些高性能车型,代表一种技术能力和用户心智。我们并不是脑袋一热做的决定,而是充分考量了这件事的价值与意义。

当然,商业归商业,公益归公益。如果企业有利润,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做公益,帮助没法通过商业手段服务的那群人。所以使命并不一定和商业有冲突,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用背后的逻辑完成使命。

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传播蛙

浪潮新消费:奶糖派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做了很多SKU,一直在做加法,而这几年比较火的无尺码内衣则是在做减法,你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大白:无尺码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营销概念,并不存在真正的无尺码。因为没有一款内衣可以从A罩杯一直装到K罩杯。

只能是一定范围内的无尺码,比如基于面料回弹力等性能的提升与改善,覆盖6到9个尺码,但不能无限放大。所以我们更愿意把“无尺码”称为“简化尺码”,这是背后的底层逻辑。

之所以2020-2021年“无尺码”的概念取得巨大成功,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大杯用户在国内属于小众,70%的人都是A、B、C杯,所以大部分用户可以用无尺码覆盖。

二是当时电商直播的两大头部主播把量突然带大,而把内衣变成标品、资本的助推都放大了直播的效果。

三是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女性并不清楚自己的尺码,而选不对内衣穿戴体验就不太好。无尺码是电商层面上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快速满足了大家最基本的舒适需求。

四是无尺码比较适合没有太大活动量的穿戴场景,而疫情期间大家居家时间比较多。

但当使用场景变化时,即便是A、B、C尺码的人群,也会发现无尺码内衣无法满足需求。比如想夏天出门逛街,需要更轻薄透气的文胸,这类产品就不再适配,因为无尺码要有充足的弹性,必然需要一定的面料厚度。

所以是天时地利人和让这个概念出圈,并不代表着这个市场未来都是无尺码。比如现在的天猫行业赛道里就没有“无尺码内衣”了,而是“软支撑内衣”——软支撑和简化尺码是这类产品的特质。

我们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工艺,其实奶糖派也有丰富的软支撑产品,甚至2016年就有研究了,开始得更早。2021年我们最开始推出这类产品时,定义为“懒人文胸”,就是大家可以在懒得选,或者慵懒的时光里选择这类产品,这是一种“减法”。

与之相对的“加法”是我们2015年开始做的分胸型内衣,不仅有尺码的区分,还有胸型的区别,选择的维度多了一层,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

在不同的场合下用户的需求不同,单纯做减法只能满足特定的应用环境,所以我们既提供精细化的内衣,又提供居家舒适的简化尺码产品。

面对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时,可以选择绕过去,也可以选择攻克难关,我们在做的是难而正确的事情。

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传播蛙
浪潮新消费:在针对大胸女生这个小众群体扩SKU的过程中,这件事具体难在哪?

 

大白:我们有超过1万个SKU,并且未来数量可能还会继续增加。但大家有时候会误解,我们其实并没有1万个款式,SKC(款色)也就几百个,只不过因为尺码非常丰富,所以会带来这么多SKU。

落地的商品和库存管理是我们要切实面对的问题,但这其实叫作品牌定位和商业模式的“配称”。这些事想做好很难,但并不是做不了。

比如我们的第一张订单是生产1000件内衣。

首先,内衣行业的订单量通常在一个款式5000到20000件,1000件是一个很小的订单。其次,我们这1000件又分为两个颜色,每个颜色又分别有46个尺码,所以平均一个尺码只有10件左右。

因此,当时没有工厂愿意接这个活。

我们很艰难地说服了一个工厂为我们生产,这个过程类似于打版。但在磨合阶段,我们发现困难来源于内衣工厂大批量生产模式的不适应,并不是不能做。

所以2017年年初,我们投资开了一家工厂,专门负责小批量、多尺码、多批次的快反生产,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当然实际落地到操作端,需要对生产线进行重组,对员工技能也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比如原来一个员工只需要坐在生产线上操作一道工序,这叫大流水作业;我们做成小流水,可能要求他做三道工序。

生产线重组后的生产成本虽然比大批量生产的更高,但还是可控的,没有高到十几二十倍。

再比如说仓库管理,对于其他品牌来说,可能一个很大的货位就放一个SKU。

而我们仓库的一些库位就类似于丰巢的信箱,一位一SKU,就放那么几件,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我们线下门店的仓储也不是传统的货架,而是像中药药房的抽屉,每个抽屉放一个尺码的产品,这些就是我所说的“配称”。

要想做好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独家的本领,我们独家的本领就很多。

很多人会觉得奶糖派虽然先做了这件事情,但其他人很容易降维打击,只要把尺码做大就好了。姑且不谈研发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单是生产到存放的管理就非常复杂。

我们请了硅谷的供应链专家为团队做需求计划管理培训,他一开始对我们的评价就很高,说奶糖派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超越90%的企业。

大家的侧重不同,需要锻炼的能力也就不一样,长跑的要锻炼耐力、短跑的要锻炼爆发力。想要做好大杯文胸,所需的技能比较多,难点也确实多,但背后总有解决方法。所以使命和初心很重要,认定之后就要坚持做。

相比于很多一两年就跑起来的品牌,我们是慢的,但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则需要留给时间来检验。

当看到高科技的AI、马斯克的火箭回收,我会觉得我们做的不算什么。可能也是因为国内的创业环境相对浮躁,有些时候大家太过急功近利,总想短时间内做成一件事情。

但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往往你容易的事情,别人也容易。在资本和流量助推下,看上去高楼一下就起来了,但可能一个浪打过来就坍塌,就像在沙滩上盖房子,无险可守。

奶糖派做事之前会有充分的战略考量,我们称之为“战略的控制点”,俗称壁垒、护城河。很多东西是隐形的,外界看不到企业内部在做什么——为了服务好小众人群,我们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和代价、忍耐更长的时间。

因为对于小众人群,营销不能采取大流量、大投放的打法——我们也花了不少的钱去试,经过验证发现确实不行。

哪怕ROI和人家做得差不多,但因为我们的尺码更多,用户在线上的选择体验没有那么好,特别是在用户静默下单、冲动购买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更高的退货率和更低的客户满意度。

我们后来慢慢减少了这样的做法,回归到早期通过内容、用户口碑裂变和线下做增长。短期内肯定比大流量的打法慢一些,但一旦做好,取得的效果也会非常惊人。

就像lululemon,它对开店的要求非常严苛,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工作室之前有2-3年漫长的准备期,和大多数品牌一开始就通过经销商铺全国的做法不同,但它的发展是坚固的,会一步步赶超比它店铺多十几倍的品牌。

所以,要自己想清楚,然后去做长期的、难而正确的事。

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传播蛙

浪潮新消费:你想做一个对全年龄段大胸女性友好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产品的延伸方向。

比如针对某个年龄段的用户做横向的延伸,生产更多尺码和款式的内衣;从生命周期的维度来看,女性步入中老年胸型都会发生变化,又要做一些纵向的产品延伸;你们还做了诸如内裤之类的产品。

在这么多方向的SKU扩展过程中,你们如何评定优先级?

 

大白:公司的战略不是我一个人定的,我们的战略会议有10-20人参与。我们会看市场的规模和趋势、赛道的利润情况和竞争激烈程度、产品开发的难度,直到找到战略机会点,才开始考虑落地。

因为在市场细分之后,可选项非常多,要深度思考是不是到了合适的切入时机。

至于用户划分,我们会用人生阶段而不是年龄来定义。因为用年龄划分很不准确,每个人的发育期不同,哺乳和生育的年龄也不同。

奶糖派大白:商业的本质是利他,慢不代表做不大-传播蛙
所以我们把用户分为发育期的少女、中学生、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新锐、精英白领、准妈妈人群,再到哺乳和产后、养育期、更年期,以及银发等不同阶段。

奶糖派内部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专门的小组,项目负责人会和该阶段的用户组建产品社群,通过研究这群人的生活,了解她们的实际需求,把所需的产品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一项项列出来,再加入对开发周期的考量,逐步丰富和完善产品矩阵。

比如孕期女性的胸部会大2-3个罩杯,原来是D、E、F的,孕期基本就是F、G、H、I,这个问题在市场上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件事就是我们必做的。

当然我们也会考虑用户的便利性需求,比如内裤。但做内裤这件事上我们是非常克制的,一直到去年,奶糖派的文胸销量占比都是97%。

其他内衣品牌哪怕以文胸为主,这个品类也只有70%左右的占比。

我们后来文胸产品丰富了,团队力量也增强了,才开始考虑内裤这样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用户呼声很高——都来你这买文胸了,配套个内裤不行吗?其实对我们来说,这件事比较简单。

又比如乳贴,夏天女孩子喜欢用这个作为文胸的替代,我们就做更适合大胸的乳贴;再比如家居服,我们会做能让大胸身材穿上不臃肿的款式。这些都是我们根据用户没被满足的需求做的品类延展。

我反复和同事强调一点,大多数品牌做商品规划来自于市场数据,但我们关注的是小众人群,而且做的很多属于目前的空白市场,去看数据永远看不出来未被满足的需求。

就像奶糖派刚开始做的时候,其他内衣公司之所以不重视大杯市场,是因为它们的销售数据显示,这些D杯以上的产品只占销售总额的3-5%。但没有产品怎么可能有消费?

所以我们需要做用户洞察,而不能只看市场上已有的数据。把自己的所有判断定义成假设,测试是否真的有这么多用户有这项需求,再通过产品社群征集用户想法,最终把产品落地。

浪潮新消费:文胸类产品非常适应线下场景,但奶糖派拓展线下渠道比较晚,2019年才开设第一家,这种“慢”是出于哪些维度的考量?

 

大白:2015年我们做商业计划时,就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做线上线下一体化,但当时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当时国内这类产品的版形基础非常弱,总分10分,A、B、C杯可能可以达到7-8分了,但是更大杯型的只有3-4分。

在没有成熟且丰富产品的情况下,直接开线下门店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2015-2019年,奶糖派没有做多少营销推广的动作,全身心扑在产品社群和从0-1的产品开发和产品迭代上。因为一件成熟的文胸产品基本需要3年时间,从开发、售卖,到达成一定销量后的反馈再优化,大概需要2-3轮,而且大杯产品本身会更难。

另外,在2016-2018年间,我们在30多个城市开展线下活动“美兔私享”,一对一服务了5000多用户,并在这个过程中搭建了线下服务模式的雏形,我们称之为“胸型管理顾问”。

这种服务和传统线下内衣店的非常不同。传统的是用户自己选款,可能导购推荐一下,拿去试衣间试穿后购买。

而用户去我们的线下门店,根本不用看产品,直接进试衣间。

胸型管理顾问会根据用户反馈,分析在内衣选择和穿戴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测量7项胸围数据,根据实际胸部形态的差异性提供不同的内衣解决方案,再帮忙试穿,顺带教她如何正确穿戴,如果有胸部变形问题还会为用户提供改善的解决方案。

我们线下的服务经历了多年的打磨,里面包含非常多的细节。比如帮用户试穿内衣,人家脱衣服的时候你就看着吗?所以我们试衣间会多一张帘子,用户穿脱的时候,如果在意就可以把帘子拉起来。

所以我们并不是到2019年才开始做线下,而是正式开店,而且当时奶糖派才拿到第一轮的天使投资,得到了基本的开店测试的资金。

但开店没多久就出现了疫情,一直等到2022年,我们认为必须得开始了,所以去年开了8家线下店和3个工作室,今年又开了1家。

现在有很多品牌,商业模式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尚处于从0-1的阶段,就大量铺开,之后亏得一塌糊涂再骤然收缩。所以线下开店要有耐心,我们就非常讲究原点期的验证,必须先把模式跑通。

难点确实很多,但我们从来都不怕,因为攻克之后就变成了自己的能力。比如线下怎么管理商品、怎么选址、如何备货、试衣间放几件产品、人员如何培养等等。

浪潮新消费:当下很多人都处于迷茫的状态。你认为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需要抱有怎样的态度?

 

大白:要想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清楚这件事后,不论经济环境怎样变化,战略上都保持笃定,做一些策略和战术上的调整,这样心里也就不会慌乱。

顺境、逆境都会经历,一年春夏秋冬,冷暖都很正常,冷的时候就多穿一点、吃饱一点。虽然市场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的内心其实很坚定,因为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是一直存在的。

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做好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心态。

 

来源:浪潮新消费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