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多的企业家、创始人、营销师往往把品牌当作灵丹妙药,把白牌(价格力主导)、厂牌(渠道力驱动)、名牌(心智力占领)和品牌(价值观溢价)混为一谈,期待产品爆款、流量带货、品效营销就可以形成品牌长期护城河。
数字时代的流量红利更加深了这种营销上的“穷人思维”,企业不断地耗费大量精力忙着追逐各种热点红利,忽略构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一旦竞争加剧、流量见顶、红利过期,就陷入僵局。所以,2021年后潮水退去,行业开始逐渐反思品牌在中国失落的10年,意识到品牌是一套长期的系统工程,开始讨论如何可以真正形成品牌的力量。
《品牌双螺旋》这本书以品牌的初心为起始点,将品牌背后的理性与感性以逻辑的方式,似DNA的双螺旋状态一样交织展开,作者王赛和我试图让品牌重回本质与内核精神,又赋予品牌数字化变革时代的新方法。品牌需要从五个层面塑造或重塑,构建核心竞争力,促成业务新增长。在这里再做一下总结:
品牌双螺旋理论模型
第一层面是使命初心。
这是品牌双螺旋的顶层要素,也是品牌的定调势能点。品牌起始于一个价值承诺,使命初心存在的意义就是确立品牌明确的“价值理念”,明确划清企业行为准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它自带强大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帮助品牌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价值创造体系,引领公司获得独特的竞争地位。
第二层面是用户满足。
这也是品牌成长的破局点。从人性切入,围绕【需求洞察】(Art)和【赛道容量】(Science)两端,创新地引入克里斯坦森Job-to-be-done的视角;提出3M(Marco moment management)时空切片管理来选择或创新赛道。
第三层面是市场破局,精选打磨超级产品,重新定义心智位置点。
提出从品类定位,到场景下JTBD的定位视角;不同于原有的定位理论的品类第一性,而是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建立“场景-任务型”的心智第一性。同时,再将其转换为产品设计,完成“需求-品类-产品”的闭环。
第四层面是品牌升维,决定了品牌的价值点。
提出品牌“情”层面的内在价值新五度:价值高度、人设温度、场景强度、关系厚度和记忆深度(区分于过去大卫·艾克的品牌资产五维度);梳理了 “智”层面的理性逻辑:品牌组合及结构关系。二者叠加,帮助品牌们完成从价格导向到价值观引领的升维突破,真正构建有价值的品牌。
第五层面是全域链路,落地了营销的触达点。
针对在数字时代品牌如何影响到消费者行为,提出新链路(Consumer Centric Loop)(区别于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传播IMC)。强调了内容播传(之所以叫“播传”而非“传播”,因其诉求的核心意义在于内容的共鸣与转发,而非单向告知)实战案例。
本书写作过程中,非常感谢本书搭档王赛这位畅销商业书作者的“带飞”。扎实的理论功底、系统的知识梳理、深入的实战案例、充分的思维冲撞,是过去18个月的主题。过年长假、周末时间,我们都在某个咖啡馆里共同讨论、彼此督促、反复码字、学习成长。
特别鸣谢中国最顶级商业出版策划人、山顶视角创始人王留全先生亲自抄刀主理本书。留全老师总是用各种灵魂拷问来激励我们:“两位在中国营销界和咨询界多年浸润,应该好好总结梳理,写出一本引发业内思考的书啊!”,总是用专业视角来推动我们更进一步:“这本书不需要雅俗共赏,但是要5~10年后再读仍觉得言之有物。”
感谢周凯玲帮助整理案例,梳理文字,让整本书有血有肉地鲜活起来。感谢山顶视角公司的编辑叶赞审稿把关,让整本书前后呼应合规。也特别感谢业内各位同好的启发讨论——各大外企的CMO的专业研讨、各位创始人的深入聊天、各大平台的商业化白皮书写作、各种营销咨询的灵感启发。当然,也要感谢营销界和咨询界各位好朋友的反复催稿。你们的每一句询问、每一次讨论、每一个催促,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品牌的力量,是增长的指路明灯。内心有光,才能不乱于心、不缠于物,一边温暖企业内部、一边照亮外部用户,用长期价值引领短期增长。品牌的力量在今天的时代更显重要,完整的品牌塑造体系更显价值。业界讨论品牌的书早已汗牛充栋,实战中更是充满了各种方法论。王赛和我讨论再三,是不是有胆识、有能力为品牌原理在数字时代开出新花,最终还是决定担负起新一代营销人、咨询顾问的使命,尽力梳理了“品牌双螺旋”体系。
来源:科特勒营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