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

在国内市场需求一再下滑,消费需求不断降级的趋势之下。

中国企业陷入了日趋激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存量博弈中。

寻找新大陆,新的增长点变得极其迫切。

由此,企业出海成为了讨论度很高的一个话题。

那么该如何出海?企业该怎么配置资源?采用那种商业模式出海?

著名产品人、商业研究者梁宁对当下企业面临的现状,如何增长、出海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望予诸君启发,以下为正文:

一、没有框架的努力,叫内卷

很多企业开战略会不谈业务。其实,战略会也是业务会。

业务关注的是具体的数字,比如明年我们预期增长多少,或者我们计划吸引多少新客户等。

而战略讨论的应该是企业的定位问题,因为定位决定了你能获取哪些资源,而业务实际上是资源的一种变现方式。

但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在讨论战略时,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空间、位置和资源的变化。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他们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这就是所谓的“内卷”,也就是在原地踏步,没有真正的前进。

所以,当我们谈论战略时,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考虑企业的定位和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不仅仅是追求数字上的增长。

既然我们要聊定位,那我们就不得不提框架这个概念。

说到框架,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三大发展阶段。

工业革命时期,那时候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效率的不平衡。

谁效率高,谁就能赢。

然后到了互联网时代,游戏规则变成了信息的不对称。

谁掌握了更多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简单来说,成功意味着你能在某种方面上超越你的对手。

在工业时代,如果你的生产线效率比别人高,那你就能碾压竞争对手;而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你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举个例子,我以前做过一个培训网站,然后百度出现了。

它的掌握的信息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那它自然就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但是,垂直电商为什么普遍比较难做呢?

因为综合电商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而且由于规模更大,它们还能进行更高效的优化。这种情况下,垂直电商在信息和效率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如果还抱着一种幻想,认为自己能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要认清现实,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定位,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二、智能革命时代,经验比知识更重要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效率的不对称,互联网革命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那么,在智能革命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不对称呢?

是经验,而不是知识。

例如,一些行业老师可以自信满满的指导别人。这种自信,就是来自于经验,而不是知识。

所以,当我们面对AI时:

一方面可能会感到害怕,因为AI能学习和记忆大量的知识,永远不会忘记。

但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因为AI很难像人类一样习得丰富的经验。

而知识和经验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比如一个医学生,在大学学习几年后,他就能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

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能够处理各种病症,和病人有效沟通,得到好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经验了。

经验是从实践中,从不断的训练中积累起来的。

经验可以看作是特定场景中的丰富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场景实验室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提供给我们处理问题所需的场景内知识。

简单来说,经验就是让你能在特定情况下知道该怎么做,而知识则提供了理论基础。

所以说,在AI时代,我们必须得聊“有效性”这个概念。

在工业时代,大家都在追求效率,效率本身就是有有效性的。

我们看看《马斯克传》这本书,马斯克是个超级喜欢自动化的人,他搞了很多自动化生产线。

但是,他会在生产线的每个环节都仔细检查,比较一下,到底是用机器效率高还是人工作效率高。

如果他发现一个机器臂的操作还没一个人高,那他就会做个标记,把机器换成人,因为这个地方需要经验。

即便是在工业生产中,像马斯克这么热衷于自动化的人也明白,有时候机器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因为效率的有效性很重要。

所以说,并不是说你给AI一堆信息,它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信息的有效性比信息的数量更重要。

同样的,不是说你建了一个AI系统,给它很多数据去学习,这个AI就有价值了。

关键是要在特定的小场景里,在关键的场景中建立起经验的有效性。这样,AI才能在这些场景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在新时代要增长,你需要看看自己是否在效率上,还是经验上,建立了有效性呢?

三、先找准位置,再谈出海

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叫“出海”,也就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什么是“世界”?这个概念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原住民生意”,就是利用本地的资源来做本地的生意,简单来说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赚钱。

然后是“国际化”,这个层次上,企业会用自己本地的资源去海外市场做生意,也就是开始向外扩张。

接下来是“全球化”,这个层次更高,企业会利用全球的资源来做全球的生意,不仅仅是在自己的国家,而是在整个世界上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

还有一个层次是“本地化”,这个层次上,企业会用全球的资源来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然后适应和融入不同地区的市场。

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一个大的框架,可以称之为“四横三纵”。

在这个框架里,要可以思考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是利用本地资源做本地生意,还是用本地资源去海外市场,或者是利用全球资源做全球生意,又或者是用全球资源来适应和融入本地市场。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企业和个人,都会在这个框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策略。

比如,上一代的全球化,主要是欧美国家利用自己的工业效率优势,将工业产品销往全球。

在那个效率至上的年代,中国参与国际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外贸,向全世界出口我们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加工产品。

这些产品,例如一颗纽扣或者一种农产品,可能会占据全球市场的一定份额,这就是我们做外贸生意的方式。

例如宜家,就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企业。

它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资源,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做生意。

这就是“全球化”。

而麦当劳则是很有代表性的采用本土化战略企业。

它把自家的汉堡、薯条这些快餐产品标准化,然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但麦当劳到了中国,它就会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做一些调整。

比如推出粥、豆浆和油条这样的本地化产品。用全球的资源来适应和融入本地的市场。

现在的跨境电商,其实就是中国供应链实力外溢的一种延伸。

现在全球电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交媒体也在推动这个趋势。

以前中国要做外贸,就得依赖当地的贸易伙伴下订单。例如《繁花》中,得有日本的贸易伙伴,或者沃尔玛这样的大买家说要进货,我们才能出口。

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企业可以直接在本地利用本地资源,就能做全球的生意。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华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一开始也是用中国的资源去做全球的生意。

把我们国家那些勤劳聪明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技术和服务,推广到全世界。

这就是现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利用我们的供应链优势,结合互联网的力量,直接把产品和服务卖到全球市场。

到了第二阶段,华为已经变成了全球资源的采蜜者。

他们利用欧洲的结算效率,俄罗斯的数学家等,用全球的资源来做全球的生意。

这时候,三星依旧是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诺基亚在手机时代没落了,但三星却成功跨越了周期,在智能手机时代甚至超过了苹果,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手机品牌。

无论你走到世界上哪个国家,都能看到三星的广告打在城市最重要的地标建筑上,当地人也都觉得这样很正常,这说明三星融入当地生态做得非常深入。

那我为什么觉得,字节跳动比拼多多海外版Temu走得更远呢?

Temu,虽然极致地利用了国内供应链的极致效率,但它还是在国内卷。在这个被全世界训练得最优的供应链和工业工人的地方。

除了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工人,几乎没有人能忍受Temu如此高的压榨。

像墨西哥、尼日利亚,虽然人们生活穷,但他们也过不了我们这样的生活。

而字节的TikTok就不同了,它的内容贡献者和广告商都是本地人,在本地生态上受益。就像相对较好地解决了很多争端和风波。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你的优势、你所拥有的空间以及你的资源,这些都构成了你增长的极限,也就是你的边界所在。

当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边界,你就需要思考,你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希望走向哪里,以及如何突破这个界限,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四、对生命抱有敬意,才能做好生意

我们之前所讨论的,都是基于商业和生意的逻辑。

然而,商业的局限在于,它仅仅是一个层面,这个世界并非完全由生意构成,而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所组成。

如果说我愿意为什么而战,那我愿意为多样性而战,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多样的。

我们追求的所有效率,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让生命更加自由,让各种多样性得以共存,而不是让工业化、标准化、效率化和规模化导致世界变得单调和粗鄙。

当我们构建这样的生意逻辑框架时,我们更应该向内看,更多地了解自己,而不是仅仅关注外部的规则和框架。

梁宁:位置对了,出海才能赢!-传播蛙

如果你完全不了解自己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只是盲目地遵循生意的规则,那么你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作为一个工具人,怎么可能真正实现成功和幸福呢?

有一种外部的视角,我们称之为成功,它可能意味着你能够碾压别人。

你可能会觉得,只要我能碾压更多的人,或者只要我不被别人碾压,那就算是成功。

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我们生活在焦虑之中。然而,还有另一种内部的、生命的视角,我们称之为自在。

它意味着你清楚地知道这是你的人生,这是你生命的指向,这是你心甘情愿选择的生活方式。

无论别人怎么看,你都愿意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

来源:笔记侠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