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业生态变化诸多,其中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一个关键词:两极分化。
像一条被石头分成两半的河流,消费市场存在着无法合流的分化异象。一边是溢价数千元仍然一“衣”难买的始祖鸟,一边则是骆驼的百元平价冲锋衣冲上热榜。奢侈品和平价消费品两头热销,意味着中间价格带的品类空间被挤压。
涌入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属于高消费人群,300万人消费近60亿元,人均旅游消费接近2000元;去淄博撸串的480万人,则以当地大学生和白领居多,人均消费仅430左右。在同一个行业中,消费升级和降级同时存在的现象并不常见。
无论是大消费行业中间层断档,还是文旅行业两级分化的消费热潮,这些异象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答案:我们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大分化”时代,消费行为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大。
经济学家滕泰认为“在大分化的时代,不仅是东方与西方经济的大分化,还有产业分化、区域分化、收入分化,在这个分化格局当中,企业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而广告营销行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与之相对应的策略转向和心智重塑也迫在眉睫。
心智重塑:大道至简,好广告只有两条准则——
记得住,能卖货
大分化时代舆论撕裂,信息分化,广告形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开屏广告、原生广告、横幅广告、信息流广告等各种广告创意层出不穷。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因此被不断的分散和转移,品牌的营销链路越来越长,营销矩阵和方法论也越来越多。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和观点,而是利用专业的判断和分析为客户做营销决策的能力。广告行业需要一场心智重塑,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的营销难题。其实,大道至简,好广告只有两个标准——记得住,还能卖货。
“卖货“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消费者花钱交换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只是,在品牌和消费者看似简单的双向奔赴过程中,线上平台为其增加了流量门槛,没有流量消费者就看不到产品,商家也没有办法找到消费者。
可以说,流量是线上交易的“硬通货“。企业用现金交换流量,流量自然会变得越来越稀缺;企业若一直长期处于投放流量的“同温层”里,获客成本会必然会随着线上流量饱和变得越来越高;
于是,对品牌而言,记得住就成为了好广告的另外一个标准。
记得住,指能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广告。“流量交换“能让消费者冲动购物,属于一次性生意;而心智交换则可以实现复购,让消费者在需求被唤醒的每一个场景中,都能持续、重复的购买产品。
特别是,以新潮传媒智能屏幕为代表的线下媒体广告,正因为离消费者的真实生活、需求更近,反而更容易激发”心智交换”。投品牌广告,虽然不会马上卖货,但可以打穿用户心智,而一旦实现了心智占领,就会形成“指名购买”,获客成本才能真正降下来。
策略转向:流量+品牌双轮驱动
基于品牌和流量的不同逻辑,企业营销有两套典型的营销策略。
互联网平台推行“全链路营销”,侧重于建立和维护与品牌现有客户的关系,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复购率。所以,无论是在抖音还是快手,品牌的核心诉求主要集中在两点,打新和关键节点的营销、促销。由于日常居多,流量广告大多是由营销部门负责整体战役的推动。
基于品牌逻辑,营销机构往往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整合营销”,注意侧重于协调和整合各种营销渠道和工具。高举高打、大开大合,追求声量和影响力是这类营销策略最大的特点。整合营销往往都由老板亲自抓,因为其需要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才能真正衡量出价值。
如今,大分化时代的到来为营销行业的策略更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消费者以及其常触媒体的两级分化,使得企业品牌沟通需要实现两头兼顾;其次,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驱使企业不得不开始考量长期主义和现实目标的匹配。
于是,新潮传媒提出了“流量+品牌”双轮驱动的基本模型。即线上种草、电商变现、融资出圈、布局线下,全渠道成功的方法论。
线上平台所代表的流量广告在品牌的宣发路径中是不或缺的关键环节,能帮助企业迅速货盘起量。但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遵循“七次原理”,即连续七次看到同一品牌广告才会形成记忆,推荐机制决定了线上广告不会让用户在一天内看到同一个品牌很多次 。
而梯媒具有高频经过和半强制性观看的特点,更利于品牌的认知和记忆,可以做到一天内多次曝光同一品牌。这种稀缺优势帮助品牌实现“线上线下两张屏”双轮驱动,为品牌提供向家庭场景渗透的强劲营销势能,让品牌实现从“流量”到“品牌”的突破,享受到更多的品牌溢价。
任正非曾经说过:“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两级分化时代的最佳策略不是寻求极端,而是找到平衡的灰度。在新潮传媒的双轮驱动模型中,流量广告与品牌广告是两条路发展的同心圆,也是调和当下品牌困境的最优解。
来源:社区营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