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容、产品和呈现方式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注意力被多样化的信息所分散,逐渐转变为一种稀缺的商业资源。对于品牌来说,注意力往往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开始,当用户的注意力总量趋于恒定,加入注意力争夺战便势在必行。
于是,不少品牌选择在产品设计、品牌符号、周边玩法中做文章,通过有品质、有内涵、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牢牢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品牌以及产品的联想空间与记忆点。
在梳理了各大品牌抢占用户注意力的营销案例后,兵法先生发现,品牌化繁为简的美学设计与营销理念,更容易被消费者发现与喜欢。尤其是,近期备受关注的蕉内与星巴克。
01
蕉内,简约而不简单
正所谓: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从诞生之日起,蕉内就凭借简约大气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共同选择。
可以说,蕉内将「简约,而不简单」融入了品牌的DNA中,特别是最近品牌上线的VI 3.0(VI:视觉识别系统),真正让人体验到了什么是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是因为品牌不仅仅产品设计、包装简约,还因蕉内只专注了一个产品设计理念:舒适感。
2016年, Bananain蕉内以“Tagless无感标签内裤”提升了产品的舒适感,推动了产品信息标签化的变革。而品牌并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不断研发创新,持续在产品的舒适感上持续发力。
特别是2024年7月23日,蕉内迎来了VI 3.0的正式上线,现在蕉内的产品不仅是形态上的无标签化,还以体感科学为研发理念,全方面指导品牌全品类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逻辑。
在消费者的视角中,蕉内的体感科学是服装接触皮肤的舒适程度,而指导品牌研发的理念却不像大众想象的那么简单,品牌需要以身体感受到的温湿、触感、压力这三者为度量衡,结合气候、地形、环境、社会心理的变化,来考量皮肤表层和外部环境之间的那层衣物上所融合的科学。
以“硬核”的科技作为产品设计的支撑,还只是品牌「不简单」其中的一部分,解决了产品物理层面的舒适感后,蕉内同样关注消费者的情绪价值,提供了“情绪舒适”区,特别体现在“家居”和“特别企划”两个系列的产品中。
让产品提供体感舒适之余,还给消费者带来了幸福感,将情绪价值拉满了,让我们发现蕉内的简约而不简单之处,也让服装产品的竞争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表达。
可以说,“视觉简洁”“概念清晰”“卖点专一”这三大特征,让蕉内的产品既契合了现代主义工艺美,又帮助品牌真正抓住了用户的注意力,提升品牌的记忆度之余,实现了品效合一。也让更简洁的视觉语言、更舒适的产品体验成为蕉内差异化的表达与市场竞争力。
除了蕉内,用极简内核打动兵法先生的,还有一直在副业深耕的星巴克。仅从品牌推出的周边产品杯子的设计来说,感官上的简约整洁,仿佛更能凸显品牌的品味。
02
持续24年,星巴克都在卖杯子
星巴克卖咖啡,更卖杯子。
在星巴克的咖啡生活馆中,品牌只拿出了一个板块「醇香一刻」销售与品牌主业相关的咖啡产品,其他剩下的板块,几乎都在销售不同款式的杯子。据不完全统计,近2月星巴克就上线了8款新品杯,以及更新了一款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杯子。
夏日冷饮“标配”的星巴克冷变杯,不同风格、色系以及不同元素的多巴胺色彩、多巴胺桃红、夏夜空、多肉花园、晴雨系列的星杯,聚焦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以及全民运动趋势而推出的活力羽毛球系列星杯,为养生族、品质生活消费者打造的甄选Stanley不锈钢保温杯,以及一直更新设计一直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羊驼乐园系列星杯……可见,星巴克对杯子营销的重视程度。
而星巴克卖杯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4年前,从圣诞杯的一炮而红,到猫爪杯风靡市场,再到如今品牌持续在卖杯子上下功夫。星巴克不断创新,以杯子这一单品为入口,筑建起了品牌的又一护城河。
现在,星巴克已经将“周边产品——杯子”衍生成了品牌的产业线,是星巴克文化、追热点、链接消费者等营销行为的重要载体。同时,坚持在杯子这一周边产品中持续发力的方式,实现了副业反哺主业,在消费者中形成了独特、时尚又新颖的文化,还实现了消费者心智的持续占领。
星巴克以周边产品的持续深作为品牌的全品类战略,在用户层面,能够实现从吸引到心智的“教育”,在不断陪伴用户的过程中,将目标用户变成品牌的死忠粉;在产品层面,可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同时衍生产品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溢价空间;在品牌层面,能够有效保持品牌在市场上活力与竞争力,这或许也是品牌延长生命周期与营销周期的不二法宝。
写到最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注意力不断被分割,对品牌来说,想要抢占用户心智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想要在无穷大的信息流中抓住用户有限的注意力,要么简单重复干一件事,让消费者形成固有印象。要么深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不断刷存在感,让产品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星巴克持续在杯子这一周边产品上的不断深耕,还是蕉内从视觉、触觉与情绪等全方位为消费者打造的舒适体验感,都能够看出品牌的极致专注与创新,将看似单一又简单的事情,变成了品牌的传播力、竞争力与更深远的影响力。
来源:营销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