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五大战术体系

01

很少有人专门讲战术体系。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是战术成功的,但很少有人公开这么讲。

战术这个词,相对于战略,被严重低估。都知道战略不能错,但有可能 战术天天在犯错。

在营销界,我有一个说法,可能伤人。

品牌与渠道,品牌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渠道就做不到了。但不耽误太多人认为品牌更重要。

战略与战术,战略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战术就做不到了。但不耽误太多人认为战略更重要。

上面两句话,没有贬低品牌与战略的意思,而是认为渠道和战术的价值被低估了。

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我相信下面三句话。

第一句:教员讲:在认识过程,战术决定战略;在实践过程,战略决定战术。

这句话厉害就厉害在,战术才是战略的根。

第二句:战术成果的积累就是战略。

这句话也很厉害,就是没有独立于战术之外的战略。所有战术实现了,战略也就实现了。这句话好像是德鲁克讲的。

第三句:弱者的战略隐藏在战术之中。

战术中有战略的影子,这样的战术就很厉害。

以战略布局,以战术开局,收获的是战略。这是正常的经营中的战略与战术关系。

02

五大战术体系

无论什么样的战略,起手式都是战术。

失败的战术,不可能支持成功的战略。

我对战术体系的研究,伴随着30年的营销生涯。总结出来五个战略体系,分别是最小单元,最短周期,必抓机会,必用杠杆,直达临界点。
营销的五大战术体系-传播蛙

这些战术体系,不是操作方法,而是采用操作方法的原则。

基于上述五大原则的战术体系,有三大特点:

一是不强调资源条件。比如,经常有人说,产品不好卖是“品牌不行”,或者价格太高。这就是讲条件。我讲战术,不要谈条件,要立足于现有条件制定战术。

二是立足于“打胜仗”,哪怕是小胜仗。教员的“运动战”是为了“速决战”,最后“歼灭战”。

简单一句话,就是打胜仗不讲条件。哪怕实力再弱,也不会弱得不能一战。

三是每个战术原则,背后都有一根弦,就是战术的成功,必须转化为战略。“星火”是战术,“燎原”是战略。

03

战术1:最小单元

选择战场,就是选择胜利。

不同的资源,选择不同的战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也是选择战场。

实力有强弱,战场有大小。最小单元,就是最小的战场。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就是不同规模的战场。

无论何种情况下(实力强弱),都要打歼灭战(大胜),就涉及到最小单元问题。最小单元是不可能再分的营销单元,再分就没有闭环了。目前看,最小的营销单元就是bC单元。

当然,不是战场规模越小越好。最小单元的战场,还要符合两个原则:

第一,营销闭环。闭环几乎是所有战术的基本原则。本文讲的营销闭环,主要指认知与交易的闭环。认知要付出代价,交易则收获成果。

认知与交易的闭环,可以是品牌(认知)与渠道(交易)的闭环,可以是IP与平台的闭环。总之,在最小单元实现闭环。

第二,bC闭环。通过b端触达C端,通过C端成交激活b端。这是典型的bC闭环,也是我提倡bC一体化,围绕b端做C端认知的原因。bC闭环,则投入可持续。

数字化的bC闭环,引入了线上、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在营销闭环的认知与交易中,引入了关系(资源),就给了营销更多的资源要素。

闭环的规模越小,就越适合小企业。如果只总结规模宏大企业的营销法则,创新创业企业怎么办?

bC一体化是规模最小的区单元,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圈层bC。白酒、精酿啤酒,一场酒会就是一个圈层,就能完成营销闭环和bC闭环。我最近在某饮料企业也实现了圈层闭环。

比如,一场白酒品鉴会,1KOL+2KOC+3大C+4普C,这就是一个圈层,只要KOL与C之间有对价关系,就构成了闭环。

有人说,喝酒是服从力测试,那么,只要有对价关系,服从力测试就变成了营销闭环。

第二类:社区bC。乳制品等家庭生活用品属于社区圈层。

第三类:小区域圈层。比如饮料、光瓶白酒,就属于小区域圈层。

最小营销单元的概念,就相当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兵力其实是稳定的,短期内难以改变,那么,只有通过缩短(战场)规模改变兵力对比,从而获得打歼灭战的胜利。

成功的战术,第一原则是胜利。

04

战术2:最短周期

什么是速决战?就是最短时间内打胜仗。

这里有两个条件:一是打胜仗,最好是大胜的歼灭战;二是最短时间。

为什么强调最短周期?因为时间是最贵的成本,只有大企业才耗得起。

所以,当我听到有人讲熬、等这个词时,我觉得此人太慷慨。

另一个原因,就是时间是最大的意外。时间越长,不可控因素太多。

正因为本钱小,教员才强调速决战。但一定要注意,教员的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三者是一体的。

最短周期,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以战养战。解决战术投入与产出的转换问题。打胜了,就有了更大的本钱(资源),从而实现以战养。

第二,最小单元与最短周期的结合。烧小锅水,才能快速烧开。当然,不能永远只烧小锅水,但一定要从小锅水烧起。

第三,最短周期积累信心。尤其在初期。

05

战术3:必抓机会

10多年前,我讲课几乎必讲两句话。

第一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的名言:成功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是因为抓住了机会。

第二句:李嘉诚的名言:台风来了,猪都能够飞上天。现在,媒体上认为是雷军说的。在雷军之前,我在一本杂志上发现李嘉诚讲了这句话。

其实,这两句话强调了同一个意思,就是机会的重要性。

我有一句名言:战略性机会是等来的,战术性机会是找来的。

营销的五大战术体系-传播蛙

战略性机会其实是趋势,趋势的发生是社会前进的节奏。但战术性机会很多,只是缺少发现。

我写过一篇文章《一线有神灵》。我偏爱下一线,下一线主要有两点:一是发现机会;二是发现“最佳实践”。即使是做得很差的企业,仍然有“最佳实践”。最佳实践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但一定是可以全域复制的。

机会在组织边界,内部永远是问题和赞歌。但发现机会需要一双高层有洞察力的双眼。

这就很难了,因为要凑齐三条:一是一线;二是高层;三是洞察力。基层做不到,高层也难做到。

关于这个话题,我推荐大家读特劳特的《营销革命》,其中有三个观点很赞:一是战略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二是营销有且只有两大策略,轰动策略和滚动策略;三是发现成功的战术机会需要副总裁级以上的人深入一线。

06

战术4:必用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可见杠杆有多厉害。

那么,杠杆原理是什么?杠杆其实是时间空间的转换。因为杠杆原理的基本特点是“省时不省力”,“省力不省时”,不论省时或省力,反正不省功。

关于杠杆原理,教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比如,“战术上以十当一,战略上以一当十”。

“以十当一”是为了省时,省时就是“速决战”。再比如,“根据地滚动发展”,“星火燎原”,“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对敌人”等,都是杠杆原理。

bC一体化的杠杆原理,主要体现在b端与C端互为杠杆。

b端一定有C端资源,没有b端的配合,肯定不能触达C端资源。但是,b端是否能非常高效的运营C端资源?要看厂商的能力。

一旦厂商高效地运营了C端资源,特别是通过KOL激活了C端,那么,b端也被激活了。

于是,借助b端,激活C端;激活C端,反过来又激活b端。是不是b与C互为杠杆呀?

07

战术5:直达临界点

生活中有很多临界点,比如冰化为水,0℃是临界点;水变成水蒸汽,100℃是临界点。

人生中有很多临界点,比如平时考试,60分是临界点;高考,录取线是临界点。买半程车票,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品牌传播与渠道铺货,都有临界点。没有达到临界点,前期的工作没有回报。

鸿蒙系统推出时,任正非提出的第一目标是16%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个产品进入不可逆转(流行)的临界点。

在没有达到临界点的情况下,降低投入,等于前功尽弃。超过临界点,则开始获得回报。

临界点就是营销的最低目标,在临界点之下,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在临界点之内,要一次投足投够,不要“添油战术”。

临界点是固定的,但营销还是有选择的。比如,可以选择低临界点的市场试点,比如县级或乡镇市场。或者在资源有限,而临界点又必须达到的情况下,缩小市场规模,“烧小锅水,一次把水浇开”。

来源: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