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经销商大会上发布了《2023-2024年中国快消品经销商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先说总体数据。46%经销商未达标(TOP1品牌的销售目标达成率),55%的经销商达标。
首先谈个人感觉。
这个数据比我在一线的感觉还要好一点。有可能是样本的选择,与参与调研的样本本身活跃度有关。相比2024年快消品上市公司的半年报66%的企业营销下降,经销商的日子好像还要好一点。
看这些数据,还要了解一下大背景:2024年上半年,GDP增长5%,城镇零售总额增长3.6%,快消品增长2.3%(凯度数据)。
2.3% 增长数据,快消品整体上在存量竞争和缩量竞争之间徘徊,稍有不慎即下滑。
这份报告出来,有两种解读倾向。
一种看到46%的未达标率,如释重负,果然大环境不好。制造焦虑有了由头,甩锅有了理由。反正大环境不好,业绩不好是可以原谅的。
水涨船高,水落触礁。这不是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决定的,是大环境好坏决定的业绩。
另一种看到了55%的达标率。大环境不好,反而在逆势增长。我很好奇,他们是谁?他们凭什么增长?他们的增长是否代表了某种趋势?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要细看详细数据。
01
哪些经销商在增长?
从数据看,四类经销商缩量时代仍在增长。
第一类:大商在增长
这个结论在预料之中,规模是抵抗危机的压舱石。但如果只看规模,会有误导性。后面的分析将会指出,规模只是结果,不是原因。规模背后的因素才是关键。
第二类:多品类经营在增长
进入缩量时代后,相当多的行业缩量比较快,而且在某些特定年份行业整体下滑,比如2024年上半年乳业、啤酒整体下滑。但是,某些品类则表现比较好,比如水饮料。还有一些则受渠道结构调整影响巨大,比如休闲零食。
多品类,抗风险。也有预期之中。
第三类: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在增长
传统经销商主要在线下,这个数据表明,现在的经销商不能太传统了。
第四类:B2b平台和一体化经营的经销商在增长
这个数据有指标意义,代表某种趋势。B2b平台和供销一体化,压根不是传统经销商。甚至很多经销商迄今不明白什么是B2b平台,更不明白什么是供销一体化。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只有数据与营销、市场趋势结合在一起,才能说明问题。上述数据,与我判断的渠道趋势是对应的。
那么,快消品的渠道趋势是什么呢?
02
告别小型化迎来大商化
历史经历告诉我们:越是周期低谷,市场份额越是向大企业集中。经济周期低谷不过加快了集中化趋势。
大商增长不过是历史的重复。因此,不要以为大环境不好,大家都同样不好。实际上是差别拉大了。
经济周期低谷是优势企业崛起的绝佳机会。
2003年开启的深度分销,带来的是中国经销商的小型化。只有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是例外。因此,上述地区大商也比较多,北方大商很少。
经销商小型化是有利于品牌商控盘的,也只有行业巨头才有管理小型经销商,并深入终端的能力。
在经销商小型化的过程中,行业巨头通过组织嵌入和各种让经销商丧失警惕性的补贴,让经销商的职能不健全,从而实现了对经销商的控盘。
快消品行业在增量时代即完成了寡头化,经销商小型化功不可没。
小型化经销商对巨头的依附性,决定了深度分销20年,中国渠道基本没有什么进步。
大商时代,大量小型化经销商将被淘汰。只不过,这是在缩量时代被动完成的。
经销商大商化一旦开启,将不会停止。未来的市场份额,将更多地向大商转移,小型化经销商淘汰速度会更快。
小型化经销商被淘汰的另一个依据,就是缩量时代,行业腰部和长尾份额进一步萎缩。特别是依托长尾小厂家的县级经销商,由于长尾市场逐步消失,将萎缩得更快。
缩量时代,行业销量没有增长,而大商崛起,意味着渠道的集中度会快速提高。所以,我一直强调,如果做大无望的话,经销商要考虑收缩或放弃,保留经营果实。
「新经销」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商在增长,这在预料之中,代表渠道趋势。
03
经销商角色转变:服务F端,还是服务b端?
历史经历告诉我们:经济周期低谷是成功者脱胎换骨的机会。
经济周期倒逼转型才是常态。毕竟,没病谁愿意上手术台,有病了吃药才正常。
「新经销」的调查数据说,B2b平台在增长。很多人把B2b平台简单视为渠道线上化,其实不了解本质是经销商为谁服务的问题。
渠道F2B2b2C,经销商(B端)居于厂家(F端)和终端(b端)之间。和稀泥的说法,就是B端在F端和b端之间,承担承上启下的角色。
服务于F端还是b端,其实就是成为厂家的“推销员”还是终端的“采购员”?
拿到大牌的经销商,其实只有一种选择:必须听品牌商的话。厂家压货能够持续,就是源于这一点。说白了,就是经营权是大牌给的。
厂家“硬推”给B端,然后经销商“软推”给b端。这是目前的现实。
现实不一定是合理的,也许是需要改变的。
终端能够决定销量,品牌才能决定经营权是否在我。这也是经销商小型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渠道的乱象,很多就是这个因素造成的。
随着B2b平台的出现,这种现象发生了逆转。B2b平台与经销商最大的差别,就是B2b平台成为终端的“采购员”,而不是厂家的“推销员”。
从技术上讲,B2b是比传统经销商高效的效率系统,从经营逻辑讲,B2b是比经销商更先进的渠道系统。
显然,B2b平台的规模比经销商更大。B2b平台的“地板”(最低销量)可能就是经销商的“天花板”(最高销量)。
B2b平台开启了渠道的寡头化趋势。更多品牌将向平台集中。也许过不了多久,深度分销体系将随着B2b平台的壮大而消失。
劝告有能力的经销商,一定要尽快向B2b平台靠拢。在互联网之前,美国的渠道商依靠其它工具同样完成了B2b平台化。不要将B2b平台视为互联网的产物,而应视为渠道集中化的产物。
04
经销商组织:抓住什么职能?
「新经销」的调查表明,线上线下一体化,多品类经营的经销商在增长。
我们同样不要理解成经营方式问题,而是理解成经营能力问题。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经营能力的支持。
快消品经销商有几个见怪不怪的现象:
第一、规模不大,但推广、订单、仓配、融资职能齐全。甚至很多人视仓配为生命。完全不符合规模化经营,社会化分工原则。第二、经营组织上,厂家业务员成为经销商的“影子总经理”,甚至员工的奖金、工资都由厂家发放,还有些品牌对经销商业务员实行闭环管理。经销商为了一点利润,丧失了经营的独立性。
上述两个现象似乎是矛盾的。一方面,经销商对某些不那么重要的职能过于执着,比如仓配;另一方面,经销商对重要的经营组织又那么轻易交给厂家,让厂家人员完成嵌入式管理。
在经营组织上,让厂家完成嵌入,那么,不想服务F端都很难,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厂家对经销商在组织上的控盘。
厂家对经销商组织上的控盘,经销商即使想在经营模式上转型也变得有心无力。说直白一点,就是在商贸模式上一直走下去。经销商的商贸模式,是没有前途的。
目前的B2b模式,以及渠道一体化模式,对渠道份额影响很大。经销商在传统商贸模式上的努力,被不利因素抵消很大。因此,经销商回归核心能力非常重要。
什么是经销商的核心能力?一是推广,二是订单。
推广,从传统的纯线下,到现在的三度空间立体推广,以及bC一体化推广和用户运营,将会成为基本功。
订单,无论是传统订单模式还是平台订单模式,一个都不可少。
我们很难指望一个在组织上本来就不健全的经销商,能够完成渠道职能的转型。
05
看未来成功者将会怀念今日
我经历过三次大的渠道变革,现在是四次。
从前三次变革的体会看。变革前后,经销商的说法不同。
变革前,跟现在的氛围一样,讲困难,讲问题。
变革后,剩下来的经销商都在怀念,因为活下来的经销商,在经济周期低谷完成了脱胎换骨,更有一些抓住机会的新经销商崛起了。
深度分销20年,中国快消品渠道没有什么大变化,温水煮青蛙,习惯了渠道的舒适度。
缩量时代,渠道互联网化,肯定会批量淘汰一部分经销商,当然也会崛起部分大商、新商。
「新经销」的数据,我认为是靠谱的,基本上印证了我对渠道趋势的判断。
困难时期,少讲些困难,多讲些机会。
讲困难,该淘汰还是要被淘汰。
讲机会,也许你就活下来了。
经济周期低谷,是大商、新商崛起的绝佳机会。
作者:刘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