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型企业的AI落地打法

前几天,一位老领导来电询问我关于企业AI教练业务的发展情况。最近,也有两位企业家朋友请我为他们提供AI私教课,帮助他们梳理企业中的AI应用机会。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深入研究了大模型AI的应用,最大的体会是:大模型AI已从大众玩具演变为企业的生产力工具,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案。

从十八世纪电力的发明到普及历经一百多年,而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提出至今也近七十年。然而,真正迅猛发展却是在最近两年。AI正在从新颖技术转变为必备的生产力工具,成为推动企业转型的核心力量。

本文将分享我从事企业AI教练以来亲自操作的三个落地案例,揭示AI在企业中的应用难点及实际效果,尤其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弯弓青云会的成员们,能够尽快找到AI转型升级的方法——这些案例既有上万人的大型制造企业、几百人的中型服务企业,也有几十人的小型营销公关公司,建议对AI企业应用感兴趣的朋友收藏阅读。

以下,enjoy:

案例1

中型企业:AI助力新能源汽车到店试驾率提升50%以上

A公司是一家为头部新能源汽车提供营销服务的企业,负责邀约有购车意向的顾客到店试乘试驾。由于每个潜在客户的线索都是付费获取的,能否成功邀请客户到店试驾直接影响营销投入的转化率。

大中小型企业的AI落地打法-传播蛙
业务挑战:公司有近百名电话销售人员,每天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有意向的购车客户到店试驾。一方面需要保证邀约数量(销售产能),另一方面还需提升邀约成功率(转化质量)。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成功到店试驾的比例一直在个位数徘徊,如何提升邀约成功率成为管理层最头疼的问题。

AI教练分析:接到需求后,团队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如何通过AI手段提高销售人员的技巧和熟练度,尤其是新入职的销售人员。通过AI技术可以分析每次销售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提醒改进。

但此方法高度依赖管理团队的执行力,且见效缓慢。因此,团队另辟蹊径,通过AI分析提取到店客户的特征。最终发现,成功预约的客户通常更关注意向车辆的细节及近期促销政策,并且首次通话时间更长。与业务团队交流后,证实了这一观点——100个留下联系方式的意向客户中,通常只有20%真正有购车意愿,其余80%只是临时起意,留完信息后便不再关注,这类客户的邀约成功率自然较低。

解决方案:利用GPT学习成功预约客户的过往资料,总结出高质量潜在客户意向识别模型。首次联系客户后,将脱敏处理的对话记录输入AI评测系统,由AI评估客户的购车意向,并按从高意向(5分)到低意向(1分)排序。高意向客户在留资后48小时内交由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跟进,中等意向客户分配给新销售,低意向客户依据人力资源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联系。这样能集中优质销售人员服务于高意向客户,提高转化率;同时让新销售跟进中等意向客户,保障长尾转化。

实现效果:方案实施一个月后,邀约到店试驾率从个位数提升至两位数,平均增幅超过50%。另一个意外收获是新销售的成长速度加快,因为不合适的销售人员能迅速被识别,从而集中精力培养合适的销售人员。

AI教练点评:

1. 巧用AI评估系统,实现客户精准分类,大幅提升邀约效率。

2. 小投入大收益, 每个客户仅需0.1元GPT调用成本进行意向判断,但转化效果显著提升。

3. AI辅助人才筛选,加速新人成长,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案例2

小型企业:营销公司阿米巴团队全员AI创新

B公司是一家小型公关营销公司,为多个知名品牌提供公关策划和营销执行服务。公司按区域和服务领域划分为7-8个阿米巴团队,每个团队有5-8人。

业务挑战:近年来,公司业务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尽管业务量有所增加,但项目单价却在下降。此外,公司老员工较多导致运营成本较高,而新员工的成长速度不尽如人意。对B公司老板而言,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并加速年轻团队成长成为首要任务。

大中小型企业的AI落地打法-传播蛙
AI教练分析:经过B总与团队讨论,一致认为利用AI工具提升团队效率是当前最佳选择。然而,直接强制团队使用AI工具往往会引起反弹。实际上,员工心里明白,老板推广AI工具无非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如果老板说Mid-journey好用,员工可能会反驳说其制作效果客户不喜欢,建议老板亲自试试。

解决方案:堡垒往往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既然自上而下的方法行不通,那就走群众路线。B公司经过两周的策划,在AI教练协助下发起一场全员AI创新大赛,奖励愿意行动起来的伙伴。每个团队在两周内使用各种AI工具对手头正在执行的项目用AI重做一遍,两周后组织全员AI成果大赛,通过比赛,看哪个团队做的效果更好,让团队自己卷起来。

实施效果在两周时间内,各团队均完成了各自的AI作品。多数团队积极参与比赛,在AI教练指导下,团队成员掌握了AI应用技巧,自行解决了科学上网问题,注册了GPT账号,并学会了使用Midjourney和Runway等先进AI创作工具。原本需3-5天完成的营销策划案,如今只需1-2小时即可搞定。

尤为突出的是两个团队:第一个是来自外地的小团队,尽管人数最少,但深入研究AI应用,不仅利用GPT制定公关方案,还自主开发AI智能体,定期从网络获取并分析行业案例;另一个是HR团队,他们致力于构建公司AI知识库,整理过去十几年的案例、素材及项目结案报告,形成无形资产,解决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经验传承的问题。

企业AI教练点评

1. 以赛促学,激发员工积极性,巧妙避开强制推行的阻力。

2. 快速提升全员AI技能,为公司注入创新活力。

3. 解决公司资料和项目经验无人管理及无法沉淀的问题。

案例3

大型企业:制造业上市公司AI创新赋能大赛

C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上市公司,过去两年已多次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进一步压缩空间有限。总裁近期与EMBA同学交流时了解到,同学的公司已在悄悄运用AI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尤其在流程优化和员工效能方面效果显著。

业务挑战:C公司总裁决定在2024年将AI创新作为优化运营的重点方向。然而,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对于AI的具体应用场景尚不明确,只知道这一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AI教练分析与小型企业不同,大型企业在AI落地过程中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投入规模如何确定?是否需要自购算力卡搭建私有模型?二是从何处着手?由谁提出需求、谁来执行?三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如何与公司现有系统对接?

解决方案:我们接手项目后,将其划分为两大板块。A板块是AI人才培养与赋能,B板块是AI技术中台的搭建与应用。

AI人才培养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为避免强迫参与和提高积极性,我们与企业HR部门讨论后,采用三步法。

第一步,是自愿报名的员工AI技能培训,通过分享实践案例和实操AI工具,教会员工使用AI撰写PPT、策划方案、分析数据及AI作曲。现场一百多人积极参与,收获颇丰。在此基础上,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员工需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并设想如何利用AI工具解决。

我们收集到50多个AI创新应用建议,其中有几个创新点令人印象深刻:C公司每年研发数百款产品,需聘请第三方检测。上千份报告中的问题是否有规律?整改措施是否有效?这些问题过去难以通过人工发现,他们希望借助AI工具挖掘深层次改善机会。另一个想法是开发一线销售人员的AI产品教练,提升数千名销售人员的话术和产品销售能力。

随后,我们启动第二期:AI创新工作坊,筛选出30多个业务痛点改进机会进行深入辅导,帮助业务人员制定AI创新改进计划。通过流程梳理和设计思维方法,15个项目成功进行了POC立项。

第三期是POC项目陪跑。此时,IT部门已搭建好内部AI技术中台,各业务部门可通过零代码工具自主搭建AI工作流和知识库。令人欣慰的是,进入第三期的9个重点POC项目中,有8个项目由业务部门担任项目经理,自行提需求、开发AI智能体,IT部门仅提供必要支持。

项目B模块主要工作是搭建企业AI技术中台。我们推荐了一家成熟的AI智能体工作流平台,该平台支持国内外主流AI大模型,如OpenAI的GPT-4和Anthropic的Claude平台内置AI助理、知识库和工作流搭建,支持企业内部系统数据互通。员工开发的AI应用可发布至企业钉钉OA系统,便于权限管理和日常使用。

大中小型企业的AI落地打法-传播蛙
效果和收获历时三个月的AI创新赋能训练营覆盖了近200名学员,60多名员工获得了AI数字精英认证,挖掘出50多个AI创新应用机会点,15个项目立项,9个重点项目完成POC验证并进入小规模业务应用。其中超过80%的AI项目由业务部门主导,改变了以往数字化项目依赖IT部门的局面。

AI教练点评

1. C公司的AI项目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相结合的方式,既激发了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又确保创新方向与公司业务需求一致。

2. 培养了公司首批AI人才,通过POC项目初步构建了未来AI超级团队。这些小团队通过实际业务场景,实现了从机会发现、AI工具学习、方案制定到智能应用开发的闭环,在实战中脱颖而出。

3. 训练营的一个意外收获是:由于AI智能体开发可以通过无代码配置快速实现,业务部门尝试主导AI项目的发起和落地,有效缓解了IT部门开发资源不足的问题。

实践总结:

 通过这三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AI应用的关键成功要素:

1. 因企制宜:小型企业应聚焦提升员工效率;中型企业需解决关键业务痛点;大型企业要注重体系建设与创新机制。

- 小型企业:重点在于提高员工效率。由于招聘和培养高素质员工困难,AI可显著提升员工知识和产出,使月薪6000元的员工发挥出10000元的效果。

- 中型企业:关键是解决业务问题。这类企业在业务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更多经营挑战。解决业务问题后,其他方面也会随之改善。

- 大型企业:重点是建立体系和创新机制。大型企业不缺人才,但需提供良好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AI工具为奋斗者提供强大支持,并帮助其取得成果。此外,AI技术平台的可靠性和融合性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2. 以人为本: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是AI成功实施的关键。

3. 技术赋能:选择合适的AI工具和平台,确保技术可靠、安全且易于整合。

4. 持续优化:将AI应用视为长期过程,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策略。

5. 价值导向:始终聚焦AI如何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避免盲目追求技术。

展望未来,AI技术将持续深入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企业领导者需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发掘AI在自身行业和业务中的应用潜力,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抓住机遇,引领变革。

来源:私域流量观察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