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要做私域?我在私域运营摸爬滚打十几年,也算遇到过各种千奇百怪要做私域的理由。
最奇葩的一个,竟然是因为不想公司其他部门做私域抢业绩,不管有没有能力先占个坑,然后随便搞搞;
当然,也有些人间清醒的老板和运营负责人,相信私域能带来长期业绩价值和资产价值,而开始布局私域。
盘点大家做私域的理由,基本上有几类:
有的把私域当杠杆,希望投一块钱一个月后赚回两块钱;
有的因为公域业绩下滑,试试做私域能否挽回颓势;
有的因为业务转型,以前搞批发做代工,现在要做品牌转战私域;
有的因为同行在做,大家在做,标杆案例在做,所以也跟风做。
不评价上述各种做私域的出发点,但我想强调的是,做私域或者做业务运营三个起手动作很关键,直接影响你私域业务的成与否:
第一,做定位,定赛道是什么?定客群是谁?
第二,找优势,这个业务做私域有什么优势?
第三,定路径,怎么把你的赛道和人群,基于优势,在私域里跑通流量到转化?
这三点中,特别第二点,优势没找到,私域大多做不好。
那到底怎么去找私域优势点呢?接下来,将结合我的私域小绿书里的思考和近期咨询案例,剖析如何将私域烂牌打出好结局,欢迎提前三连避免迷路。
1
做私域,4P营销组合找优势
私域里的优势,得用最经典的4P营销组合来找: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这四个方面,至少得有一头占优势,不然举步维艰。
1、以产品为优势,
即选品优势或处于蓝海赛道。产品只有在你这能买到,或者是具有差异化优势,且被市场用户认可,那这是最好的私域壁垒。
比如大健康产品、定制类产品、基于个人专业的服务行业,都是比较容易构建产品差异优势。
2、以价格为优势,
即供应链上极强议价能力。这个无需多言,即你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有足够多的价格让利给用户,那就是最直观的差异。
我们多看到比如主打源头直供、工厂直供、团购特卖这类品牌DTC模式,私域运营上会有很强的价格优势。
3、以渠道为优势,
即有强销售触点资源,比如线下门店、地推团队包括你的分销业务员这都属于你的渠道优势。
比如我们一位做驼奶及羊奶粉项目的老板提到,他们的私域销售业绩建立在渠道建设上,通过多门店引流和业务员的关怀跟进,从而形成首购和复购升单。
4、以促销为优势,
即品牌推广和背书能力。促销涉及到如何通知消费者产品,并促使他们进行购买。
比如,我们常见的各类大品牌私域,典型的如熟知的瑞幸、麦当劳、完美日记,基于品牌营销加持,在私域里推送各种活动和券,都属于这类优势。
当然,上述四个优势不是各自为战,一个优秀的私域项目不止在一到两个方面有优势,甚至是四个维度优势都得具备。
如果私域业务定位畸形,而且没有突出优势该怎么办?
用最近遇到的一个项目,来一起找答案。
2
私域里,如何打好手中的烂牌?
前阵子有位鞋服品牌的项目负责人跑来咨询我,说他最近苦恼一件事,因为要接手集团电商业务,但这创新项目运营没达到预期,他现在接手需要重整旗鼓。
当前遇到的瓶颈,不知道该怎么破局。
1、瓶颈是什么?
这是一个鞋服集团品牌,集团旗下子品牌包括快时尚和儿童服饰类目,各自独立运营,这集团私域电商平台对内集合旗下各品牌产品线,对外专注于承接各类企业团购、企业订购以及企业团购等业务订单。
项目团队不断探索业务拓展方向,逐步将业务延伸到C端市场,借着品牌本身优势以及各渠道积累的资源,在C端私域上也有一些基础积累,上一年做到千万级别的业绩。
但对于集团一年十亿级销售体量来说,目前业绩贡献非常小。
今年,为了实现更大规模发展,项目团队积极布局各公域平台,天猫、京东、抖音、快手都完成进驻和大力推广。
然而,实际的业绩表现却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快年底结束,销售额仅只做到1/4,与年初设定的亿级销售目标相差甚远,由于公域大举烧钱推广,实际上对利润的蚕食很严重。
而私域侧,引流也遇到问题,仅靠早期裂变流量,虽然体量大但质量很差,属于虚有其表,在单一地广告推送策略下,用户被“洗”得复购越来越差。
2、根源在哪里?
在公域打不开,私域低复购的瓶颈之下,深挖分析下来,我发现根源在两个问题上:
第一,业务定位问题,是做“正价商城”?“特卖清货”?还是“渠道批发”?
首先从业务本身出发,在业务定位上有必要重新审视。
它既包含企业团购B端业务,又涉及面向C端零售业务,这种定位使得项目在业务策略上不聚焦,特别在用户心智上更是不明确。
如果是做品牌正价商城,和旗下各子品牌电商体系没有差异化,只不过是集合了多品牌多个SKU的商城而已。
在“产品”和“价格”上没有直接差异化,为何不在子品牌的电商店铺购买,而选择一个大杂烩的集团商城里购买?
如果是“特卖清货”,是否能做到类似唯品会,做品牌商品的特卖会和奥特莱斯?
如果是“渠道批发”,是否能做到类似一手APP,让大B小b能够在这平台获得进货价?
显然在当前定位不清晰,4P里的“价格”、“产品”和“渠道”都没有差异化优势,“促销”环节用传统电商的营销做法,这自然C端零售和B端零售两端不讨好。
第二,组织协同问题,内部打架的产物,无中生有的项目
集团商城和子品牌商城同质同价,特别在公域电商货架内无疑就是互相争夺流量,自己渠道内部大家,用户也会产生疑惑。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做购物选择时,往往倾向选择更为熟悉、信任且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店铺。
从零售C端来说,这业务本身可有可无,反而如果只聚焦B端批发业务,还能和各自子品牌形成差异。
现在的集团商城项目缺乏优势,投入产出比不理想,且可能冲击各子品牌。
3、破局的可能性?
在定位不清晰,业务出发点畸形的业务形态下,要做到快速突破是有难度,很多时候作为业务负责人,没有选择权,只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探索。
对于这位业务负责人,我感同身受。
那在这复杂命题下,有运营破局可能性吗?
有,在公司战略不改变前提下,在运营上可以做以下尝试:
第一,弱化公域,强化私域
放弃公域电商烧钱式营销,杀敌1000自损800,除了损害单项目利润,同时反噬各子品牌的销售体量。
把集团电商平台,作为业绩补充定位,基于私域场景,打造“员工内购会+会员制返佣”模式,以做利润大于做体量为业务出发点。
第二,员工内购会的探索
由于该平台唯一优势集合了各子品牌的SKU,项目可以借鉴唯品会的特卖会模式,将重点放在企业团购、员工内购等特定领域,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例如,可以在平台中,推出员工内购活动、设置专门线上内部特卖服饰,每月给集团内员工发放特卖内购码,员工自购和分销。
第三,会员制电商模式探索
如果加强私域运营力度,在提升用户复购和留存方面,“会员”制度和营销模式就非常重要。
模式1:构建储值会员制度
可以借鉴储值会员模式,以吸引用户长期在平台消费。
例如,推出365元的储值卡,用户储值后,不仅可以立即使用365元的本金进行购物,还能额外获得价值 600 多元的赠送金额。
同时,为了鼓励用户持续消费,对赠送金额的使用设置了一定限制,如每次只能使用 20% 或其他合理比例,这就促使用户需要多次消费才能完全使用完赠送金额,从而有效绑定用户在平台的长期复购行为。
模式2:会员自购返佣金
不做积分会员,做返佣式会员,即在商城时候自购即可返佣,比如一件100元卫衣,返佣5%即5元,返佣的金额可以消费抵现或满一定金额后提现。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① 由于鞋服购买频次一般一年4-5次,购买返佣留下钩子让用户记得下次购买;
② 跟其他子品牌电商形成购买体验差异化,满足追逐性价比类型的用户;
③ 在遵循集团统一价格规定前提下,用营销方式做价格让利,形成“价格”优势。
第四,分销模式探索
针对有赚钱意愿的用户群体,如全职宝妈等,培养分销团队是有可行性,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一定销售能力和社交资源的用户成为分销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销售工作。
但值得注意是,品牌方让利程度较低是影响分销人员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以良久为例,其分销模式能够给予分销员较高的利润空间,如一双成本90元的白牌鞋,分销员可获得20%-30%利润,这使得分销员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广产品。
如果不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利润分配方案,分销员会缺乏积极性,转而选择利润更高的平台或产品进行推广。
3
目标管理大师,画饼得先会做饼
每一个画饼大师都是顶级的做饼高手,比如曹操,还有可爱的川普。
回归这个项目本身,项目负责人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对目标预期做好向上管理。
在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用户获取成本高、平台差异化不足等等问题挑战,难以短期内实现快速的规模增长。
里面要调整地方还有很多,才能逐步实现项目的厚积薄发。
因此,作为项目负责人与集团高层沟通好目标预期,设定为长期可持续的私域电商发展,注重利润的获取而非单纯追求 GMV 的增长,这才是首要解决问题。
最后的题外话:
像这类无中生有的项目,并不是少数派,我相信很多负责人也正面临这样的窘境,
你不是孤独一人,希望通过这篇内容,能帮你找到共鸣和信息,
也希望能帮你重新燃起思考的火花。
来源:知晓运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