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翔: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

B站,中国最懂内容的平台之一。

成立 15 年,走过门户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B站始终是用户们看内容的心头好。

上月 B站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社区指标创下历史新高。日均活跃用户 1.07 亿,月均活跃用户 3.48 亿,日均使用时长从同期的 100 分钟增加到 106 分钟。

在内容始终受到喜爱的同时,B站的商业化也在稳步前进。

今年双11,B站带货 GMV 同比去年大促期增长 154%,千元以上消费品订单量为去年同期 2 倍,带货 GMV 破千万 UP 主数量是去年同期近 5 倍,给全部垂直行业带去的新客率均超 50%。

蓬勃发展的内容和社区,日益完善的商业化基建,意味着 B站是如今品牌营销中的一个潜力蓝海。

在刚刚结束的 2024 刀法年度品效峰会上,我们邀请了哔哩哔哩全国策划负责人杨昊翔,他分享了对内容营销趋势的思考,并结合噜咪啦、比亚迪等案例,拆解了 B站最新的营销玩法和机会点。刀法整理如下,希望能为大家的 2025 年规划带来启发。

杨昊翔: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传播蛙

内容营销要从“浅触达”,走向“深影响”

在从传统电视时代,到门户网站时代,再到移动手机时代的历史变迁中,B站陪伴网生一代,走过了最关键的 15 年。

在这个过程中,B站发现不同时代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屏幕的大小,而在于内容消费的时长和聚焦度。

传统电视时代往往只有 1 个黄金时间段,而门户网站时代,用户平均每个网站停留 30 分钟,用户带着目的在 B站点击兴趣内容,按需索取。

杨昊翔: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传播蛙

到了移动手机时代,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 29 小时,B站推出移动端 APP、OTT 大屏、车载、PC 等多端多场景应用,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 106 分钟。

内容消费场景更多了,但消费者更散了。于是,内容营销第一个阶段的营销模式就自然诞生了:内容+流量。即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拦截,以捕获营销结果,是过去几年最成功的线上营销模式。

为了提高这一模式的效率,各大平台纷纷提供模式化的内容生产解决方案,将注意力资源更快转化为销售结果。这激活了内容生产的效率,但过剩、同质的内容,也让营销价值被稀释,内容惰性的问题随之出现。

对品牌来说,内容惰性意味着两点。一是内容同质化,模式大于特色,所有内容长得越来越像,没有差异化;二是内容货币化,流量大于销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内容惰性意味着三点疲劳,首先是审美疲劳,内容雷同;其次是高密度的信息疲劳;最后是“广子”疲劳,植入生硬,消费者可以快速辨别广告,知道三秒之后要出什么样的内容。

此时,痛苦的是双方,内容营销则是断点式的。品牌做了一个内容,通过算法猜消费者喜欢,再推送给他。未来想再找到他,品牌得不断再猜他下一个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当模式路径依赖无法提效 营销必然会进入下一个螺旋周期,即心智+人群,我们要重新创造内容与消费者之间的心智连接。

作为一个内容平台,B站也经历了这个过程,走过了整体-个体-群体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整体,在网站时代,B站用丰富的 7000 个兴趣圈层,服务所有消费者。

传统的合作模式里,客户习惯于用自有人群画像来撞库平台。但 B站实操发现,这样的匹配逻辑依旧是模糊的,因为忽略了社会属性下个体在需求、兴趣上的差异。

于是,B站对内容阅读习惯进行了探索,发现每个 B站用户大约有 7 个左右的核心兴趣,会高频次去刷。

而拥有相似兴趣需求的个体,可以被再次聚类,成为可被规模化的“群体”。这种群体集合的内容消费偏好更接近,消费观念差异更小,能在满足覆盖面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投放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杨昊翔: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传播蛙

兴趣 x 场景 x 需求,深度影响消费心智

何为心智+人群的营销模式,B站用一个国产耳机品牌的案例加以解释。

一开始,双方聊的点是从运动耳机出发,找到运动垂类人群,在垂类人群里看转化 ROI,但实际效果不如客户预期,于是双方决定尝试新挑战,充分打开去看运动人群喜欢的兴趣内容。

B站发现,品牌不仅需要在跑步、骑行、健身等运动场景里做连接,不同场景中产品诉求也完全不一样,无法用一个产品卖点适配所有兴趣和场景。比如健身房场景下是安全和舒适,游泳下就是防水和牢固。

除了 3C,这一方法在手机、美妆、汽车行业的效果也都非常好。从数据上来看,好内容对品牌心智的增益是可度量的,可以帮助品牌更受喜爱,触达更多人群,建立更深关系。

综上,内容营销的下一个阶梯,是心智+人群的深影响。找对兴趣、切入场景、响应需求,做好这三点,品牌可以把自己的差异化在消费者可认知的维度里完成连接。这种精准沟通,可以清晰展现产品及品牌的各个剖面,而群体之间的传播效应,也能带来流量溢出,最终实现品牌和生意的同步增长。

为了帮品牌精准找到自己的群体,B站也从兴趣出发,推出了特色人群,如文化守艺人、时髦多面手。

杨昊翔: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传播蛙

而用内容矩阵包围决策场景,则可以深度影响消费心智。

具体来看,投前可以做人群诊断,品牌不只能看年龄阶段和行业人群,还可以扩张到更多人群。因为兴趣爱好是宽泛但具有强烈共鸣感的,可以将人与人连接起来。

在做内容矩阵时,品牌也可以有更多创意和玩法,不再局限于三秒出一个卖点,十秒出一个价格,可以花更长时间跟消费者聊产品跟品牌,兴趣所带有的深度能让消费者沉下心听内容讲述。

最后,内容+流量的逻辑依旧可以玩,圈定好范围池后,可以精准放量,实时调优,将生意做大。

杨昊翔: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传播蛙

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

关于具体如何用好内容经营心智,杨昊翔分享了 2 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

首先是云南本地食品品牌噜咪啦,在 B站卖薯片,噜咪啦生产内容素材时,第一考量并不是传递品牌单一的信息点,如有什么口味、怎么制造的、原材料是什么。这些也有,但不是重点。

重点是什么呢?是看消费者在 B站吃薯片时,可能会干什么事。 B站抽象出了目标人群的特质,比如他们是美食人群也是熬夜人群,高 TGI 关键词里包括搞笑、动漫和鬼畜。

噜咪啦在 B站,不按照传统食品饮料行业的路子走,而是与用户进行更活泼、有趣的互动,如结合猫 meme、麦克阿瑟、重生文学等热梗,讲究的是“粉丝想看我就说,粉丝想吃我就做”,甚至推出了用户呼声很高的折耳根口味薯片。

半年来,不仅积累了 60 多万粉丝,产品销量也表现非常好,目前每月 B站贡献 GMV 在 500 万左右,ROI 超过 4,甚至在淘宝店铺跑到了整个品类的前五。

噜咪啦和 B站运营的小伙伴非常年轻,都是 95 后,他们觉得自己只是把喜欢的东西传播给了大家。但回头想一想,现在大家更愿意买的,不就是来自于身边朋友真心推荐的好东西吗?用年轻人的方法对话年轻人,才能更好收获年轻人的喜爱和热爱。

第二个案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比亚迪。

比亚迪这两年在 B站做得非常好。但杨昊翔认为,比亚迪做得好的点,并不是抓住了某个事件,或用对了某个方法论从而爆发,而是花了四年和 B站共建了非常多可能性。

整个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 2021年及以前,比亚迪主要在 B站讲硬核技术,如刀片电池、超级混动。但后来品牌逐渐发现,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对电池技术感兴趣。

第二个阶段是 2022 年到 2023 年,比亚迪转变了思路,把电池故事和更多信息连接,和二次元、国风、电子竞技都玩得很深,把 UP 主变成车主,在 UP 主创造内容的过程中,比亚迪成为了生活的伙伴。

消费者因为兴趣关注到比亚迪,愿意听产品和品牌故事,又因 UP主体验到车的质量、价值和卖点。到 2024 年的今天,比亚迪已经在 B站的汽车品牌中独占鳌头,在品牌榜单、内容供给、内容消费中都名列第一。

杨昊翔:以内容经营心智,B站的全套解法-传播蛙

知道了心智+人群的营销新模式的必要性,品牌可以如何实现呢?这就回归到了平台数据和工具上,B站在最后分享了目前平台完整的内容心智营销解法。

首先是聚焦年轻人兴趣文化的内容供给,B站和别的平台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愿意投入做更多高质量的内容,这些是用来圈人的非常好的原生内容。

其次是多场景的智能分发,从 APP、OTT、PC 到搜索,帮助品牌精准触达消费者,了解哪些兴趣人群值得合作。

最后是原生组件赋能,包括视频、直播、图文等,今年已经做得非常完善,所有流量都支持开环,可以用电商的手段实现快速转化。

在此基础上,投放提效和科学度量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前者如三连竞价推广、高能建站、创意中心、花火、DMP,后者如哔哩必达、哔哩指数。

综上所有,构成了 B站内容经营心智的全套解法。平台不断变化,带来的是品牌的新机会。我们也期待,B站能助力更多品牌从内容+流量的浅触达,走向心智+人群的深影响,打开营销的更多可能性,达成品效合一。

来源:刀法研究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