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信息科技多发达,都改变不了城市之间的物理距离,全国有2800多个县市级城市,就像2800个独立的丛林,每个丛林都有完整的闭环生态系统,彼此之间独立统一。时至今日,统一面上的商业,例如零售、内容都已新老巨头林立,后继的创业者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独立面上探索深层的统一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让我们沉下心来、深入丛林王国,看看在发生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以,试着找到2800个城市的统一面,并预知下将来会发生什么。
我是一名小城青年、一名互联网创业者、一个10年从业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互联网PM,如果能以局中人和多元化的视角传递些有价值的信息,想必会有助于大城市的投资和项目尽早落地、下沉,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优质的资源,也是件有意义的事。
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其实小城市不如你想象的美好
互联网时代的这20年,社会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聚集、黑洞效应无限放大,无数个中小企业,要么被牢牢吸附、动弹不得,要么因为弱小,无力争夺、吸取营养而死去!
经济黑洞并不是互联网的创造,只是被互联网加速、放大,这不是谁的错,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特点。“赢家通吃”,吃掉的是资源,吃掉的是中小企业,吃掉的是普通人的收入增长。
一波虚胖的繁荣过后,迎来的是经济的下行,只是这波来的太快、太猛,向来反应迟钝的小城市也感受到凌冬已至。“枯叶未落、门头已换”,2800多个城市的8000万小微商家的耐寒力,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中小城市被大城市的创业者视为“增量世界”,加速度向这里逃逸。当他们到达时,发现这里并不是“法外之地”的美好世界,至少表面上不是到处黄金、随手可捡。
中小城市本身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这里的人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安逸,每天盯着购物网站、玩着游戏、唱着歌、逛着街,他们每天都在想怎么赚更多的钱、赚更快的钱,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财富渴望,才给了各种云币、违法分销的骗子们可乘之机,肆意横行、疯狂割草。
下沉吧,做新世界的“王”
这里已经很糟糕了,你敢来吗?
当你胆怯时,想想“屌丝经济”的快手、抖音、拼多多、想想“印非跨国下沉”的华为们、想想“卖猪饲料的刘永好”,想想到贫苦、受欺凌的农民中、领导大家闹革命的毛主席,哪一个是去了更美好的世界成就事业的。
“万物待兴”,中小城市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里需要的不是淘金者、投机者,而是创造者、赋能者、领导者。当你有足够的洞见力、当你足够的勇敢、当你足够的坚韧,当你愿意沉下来,卷起裤腿、俯身入泥泞,请你一定要来!这里会给你想要的一切,流量、财富、名望,你将是新的巨头、新的引领者,你将是新世界的“王”。
二、中小城市的双重场景升级
实体场景升级 急速制造巨人
12年前肯德基已经把店开到了我们县城的中心商业区,风格、价格、品类原封不动照搬一线城市,也没见做过什么宣传,生意比一线城市的多数店面都要好,一天到晚客流不止、24小时不关门。
咱小县城的人约个会、带孩子吃个饭多了一个好的选择,虽说价格不便宜,但好吃、体验好,很受欢迎,这就是市场下沉、场景升级。
12年前,我在郑州实习时,吃了次汉堡,不过不是肯德基,而是立志要做“中国肯德基”的华莱士,按现在的话说,我消费升级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吃汉堡。当时一线城市的华莱士是这样的:
12年后六线城市的华莱士是这样的:
店内面积大概不到50平米,温和明亮的灯光充满整个空间,小清新的布置中透着一些质感,坐在干净柔软的座椅上,感受一点也不比肯德基差,甚至更适合闲时吃点东西聊聊天。
朋友告诉我,一年内华莱士在市区、镇里开了不下10家分店,而且个个都赚钱。我质疑到,就这么大店面,坐满也没几个人,价格还这么便宜,大概估算下翻桌率,一天也没多少营业额呀。
他让我看美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华莱士新开一年左右的店,月外卖销量最高达3700多单,而且综合排名都非常靠前,而同期市中心唯一一家肯德基的美团月外卖量是1400多单。
我要说的不是华莱士赚了多少钱,而是在说一个既疯狂又彻底的下沉现象,我们从这个现象中看到几点:
1、场景升级、体验好;
2、疯狂的开店量;
3、店铺横向开到家门口,纵向开到镇里;
4、美团上夸张的销量;
5、物美价廉、口碑好;
6、最关键的这么快就赚钱了!
7、2800多城市的疯狂复制!
我们对这七点再进一步抽象,便能得出华莱士“场景体验升级+美团生态依附+物美价廉”的创新商业模式,少了其中任意一点,疯狂扩张都会受阻!
还记得曾经有个吃汉堡炸鸡的鄙视链,麦当劳肯德基 > 德克士 > 华莱士 ,这个鄙视链估计要变变了,华莱士>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
12年后,华莱士并没有成为“中国华莱士”,甚至从来都没有和一线大城市的肯德基齐肩过,但就在这两年,华莱士成了丛林王国的“汉堡王”,可能已经从营收到顾客量上实现了碾压。
场景升级:有了ShopingMall谁还愿意去大卖场
小城市的人不喜欢大城市的拥挤,但有了ShopingMall谁还愿意去大卖场。小米之家肩负着小米渠道下沉的重任,有了小米之家,米粉面上有光,敢和果粉叫板,其他的都得靠边站。
以前我知道这是个手机店,现在它是我约会的地方...
中小城市有数不清的场景等待升级,小城市的人也很容易知足,大城市的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放在小城市就会引发“哇!咱这里也有XXX了呀”的感叹。
但下沉是为了赚钱,你又不能完全照搬大城市的模式,比如你要研究在更小的空间怎么传递大空间同样的体验?怎么简化流程,减少员工人数,降低生产成本,设计更优惠的套餐?
生态依附:在大生态的基础上盖楼房
华莱士围绕美团的城市生态想必做了大量研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价格折扣、流量运营、点餐流程、店面选址等体系搭建,是其敢于这么疯狂密集的开店,甚至在一个镇里都能开两三家店。最关键的是能光速的进入盈利期,这种打法比瑞幸咖啡的资本流氓式玩法要高级太多,等你有成千上万家店的时候,你本身就是个生态。
而在中小城市能称得上生态的包括微信、滴滴、淘宝、今日头条等,如何巧用巨人的力量,依附成熟的生态渠道搭顺风车,是成功的关键。
物美是硬核
小城市的人比较实诚,没有那么多心思,也懒得深究一些东西,感性多数时间能战胜理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甚至比大城市的人都高;
消费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大众品牌的商品比例越来越低了,更多时候评价比品牌更直接,小城市的人容易相信,如果被某一点吸引也舍得花钱,爱占便宜的说法可能适合小市民,但不适合小城市的人。差异化、价格以及口碑评价都是影响小城市人购买选择的关键因素。
营销成本优势:上文说过小城的人爱尝鲜,即使没有品牌力,也会因为场景体验、商品品质升级,快速建立起用户口碑;瑞幸在一线城市算网红或者新兴品牌,在中小城市的品牌力很可能处于碾压层面的,以瑞幸的补贴力度,很容易做到开店即最高产能。
瑞幸为什么要做社交裂变?目的还是要降低获客成本。在送个气球都能下载APP的中小城市,无论是社交裂变、线下获客,还是依附美团生态,亦或沉淀自己的用户流量,都将是低成本、高效的。
符合场景品质双升级的标准,在不补贴的情况下,能否物美价廉的标准有待考究,但相比一线城市很低综合运营成本,相信即使在补贴的情况下,同样能达到较高的利润率;同时,能否在社交及商务场景上拓展用户饮用咖啡的习惯也有待考究,但幸饮品和甜品品类已经比较丰富,而这些品类又是符合中小城市消费者的自提和外卖习惯的。
综上所述,瑞幸是可以符合“场景体验升级+美团生态依附+物美价廉”,当然这一切基础就是,瑞幸到底想做什么样的生意.....!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太美好了,让小城市的人下载个APP有这么容易吗?我会告诉你,两个应届毕业生,一个月完成3000多家商户下载APP、上传资料,还有30000多用户拉新的任务,除了4000元工资,全部投入“零”!
不要错过,中小城市场景升级是确定无疑的财富风口!
(就在我们说话的档口,看到一个消息,瑞幸拆分子品牌向中小城市下沉了)
三、实体场景的互联网升级
旧有的城市体系已经奔溃
互联网+,BAT站台,写入国家大政方针,即使没有这些,互联网融入、带动各行业的产业升级也是必然。区别于大城市互联网+的稳步发展,小城市的8000万小商家体量、能量微小,“大数据、产业重构、工业互联”等等,好像与他们毫无关系。
反而,整个经济运营体系因为互联网处于奔溃的边缘,以前每个城市的经济都是一套内循环的系统,员工为本地商家打工,本地商家给员工发工资,员工再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本地消费。
而现在不同了,网购、游戏、教育等很多消费都被导向少数大型企业,当地的财富、人才以及其他各种资源对外显著逆差,并逐步加大。
是不是城市内循环的体系最终会完全崩溃,所有中小城市陷入一种大城市的附属状态,城市居民陷入无法抵抗的经济压力,贫穷且无助?
当然不是!小城市有小城市的问题,大城市自然也有大城市的问题,是问题总会有解决方案,问题也总是会在恰当的时间被解决掉。
新的城市体系需要搭建
互联网+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没人能抗拒,但是总会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最终小城市会依托互联网+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我们需要发挥我们想象力,并朝着预期的方向努力、创造。
2800多个小城市,8000多万中小商家的实体场景,联结了8亿多人口衣食住行,这本身就是一张巨大的网络,只是这张网有点破旧、有点落后,需要借助不断进步的信息科技进行更新,因此笔者认为小城市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场景网络化,也就是场景+。
小城市能实现场景+,将具有变革性的意义:
- 打破内在的信息障碍,提升当地生产、生活效率,降低生产、生活成本;
- 释放个体创造活力,让个体看到更多实现自我的可能性、激活中小城市的创造者;
- 搭建起新的经济体系,实现更良性的内外流量转化,赋能小微商家,助其实现服务升级,形成上下游更高效的资源、人才渠道。
我清楚,比我聪明的人很多,我能想到的自然会有无数人早已想过,但不同的是,我是个小城创业者、更是个小城青年,亦自投数百万资金去探索、试错,所以不要那么快的diss我,让我们继续深入!
四、从“微店”们的困局来理解场景+的困局
我们来了解下微店的( TO 小B) Saas服务理念:中小城市有大量线下实体中小商家,商家应该把线下客流量引导到线上,后续通过线上的社交营销、用户运营,把顾客再带到线下去消费,形成流量循环,这也是微店的去中心化理念。
微店要为8000万门店建立私域流量提供强大的工具服务,我认为他们做到了,小程序\app全平台,社交裂变、分销返佣、拼团砍价各种玩法应有尽有。
理念很好、产品也很好,市场空间无限,深耕这么多年,为什么始终无法破局呢?答案也许让人意外,就像一个你追求了多年的女孩子,最后她被你感动的哭了,当你渴望她能说出“我愿意”的时候,她却哭着告诉你“我想爱你,但我做不到”,现实多么残酷呀。 小B需要微店,但小B实在做不到,这就是现实,连万达的飞凡都没做到的事,小小的实体商家又如何能做到呢?
为什么做不到?看似简单的获客、运营流程,是一个深不见底的运营力深渊,是一个持续投入繁琐工作量的过程,这和推广、运营一个APP没有本质的区别!小老板既没有专属的运营团队,自己也没有运营能力,如何能做到?这也是所有做小B商家营销Saas服务的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生活中有很乐观的人,自然就有很悲观的人,创业者也是一样!在我探索的过程中,和很多相关领域的CEO聊过,有的还是国内互联网的大咖级创业者,不缺资金和人才,依然在探索中败下阵来,不再相信构建新平台的可能性,有的认为即使有可能,也是BAT才能做的事!
2013年,有一款和抖音几乎一样的创业项目,被投资人批的一无是处;
2015年,之前没有人再相信,还能再网购领域与宝猫、京东并肩而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且不断重复.......
我觉得就当下每个人的经验来说看,乐观与悲观都没错,但至少要保持好奇心、探索欲,否则机会来的时候,只有错过!
小B的营销Saas服务要先有流量再谈工具
流量为王的时代,有了流量什么都好谈。当你想要卖给他工具,告诉他把门店的线下流量拉到线上运营的时候,你要先看看自己能否做到!
其实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微商了,当然拼多多也不错,但是两种本质会有差异,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依托微信社交流量平台,不同地方包括:微商只卖货、拼多多做了自己的平台;微商实质是社交分销,盈利模式是卖货赚钱,拼多多最核心的是强大丰富的供应链资源+社交拼团的创新玩法,盈利模式是商品feed流(出租橱柜位置)、B端营销Saas服务商(帮助商家获取流量转化)。
这中间还有一个本质的相似之处,TO C的过程中,C自然的向小B完成了过度,把消费者变成了B端的销售商,这个原本就像苹果落地不值一提,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小B就是C。
再次强调下,小B不是B,TO 小B 的生意也不是 TO B。Is C、TO C,才可能把握住小B,把他的场景和人流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流量平台,这是放到2800个城市而皆准的平台基础。
TO C不易,怎么把事情变的更简单?下面我们要深入小城市的社交。
五、社交的洪荒之力
当社交裂变高手遇上小城妈妈
提到社交,近两年最火的就是社交零售,无论是拼多多的社交拼团、还是云集、微商的社群分销,都可以在中小城市大行其道,有四个核心要素:
- 时间成本:小城市的865相比于大城市的996,还是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逛街、睡觉时间牺牲些,很容易接受。
- 预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收益和财富收益,例如微商可以给宝妈本来就空虚、价值感低的生活增加些价值,同时能得到一些财富收益。
- 行动成本:包括学习和行动两方面,这个事不需要去花时间学习,就很容易理解,而且分享人和被分享人做起来都很简单。
- 人际成本:小城市以家人、长期熟人关系为主,这些关系更包容、更轻松,例如你给一个很亲近的朋友发一个拼团链接,要比给同事发一个拼团链接轻松很多,当然还有其他的的因素决定,这里我们总称为分享的人际成本。
在同一社交裂变事件中,前三个因素为固定因素,人际成本为可变动因素,有句俗话叫“能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好比你在朋友圈偶尔发一个链接,朋友不会觉得烦,可能还会好奇的看看,当你频繁发的时候,朋友可能就会觉得烦而屏蔽你。
这种人际关系的消耗是双向的,每个人都会感性得评估这对我的人设有影响没、朋友会不会烦,所以说发得越多,人际成本消耗越大,达成目标的双向人际成本也就越高!
因此,社交裂变需要一直进化,大体有三个进化方向:从单向收益进化到双向收益;更多变多样的奖励类型,例如物品奖励、佣金奖励、代币奖励、身份奖励等;从熟人社交裂变向陌生人社群裂变发展。
做一个社交裂变的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优秀的产品力、运营力,敏锐的用户需求感知力,但无论怎么复杂,都会遵循一个基本的价值公式,预期奖励价值≥人际成本+时间成本+行动成本(当然,当分享者自信认为分享的内容,对接收者很有价值的时候,公式会变为:预期奖励价值+人际成本≥+时间成本+行动成本)。
预期价值要求不高、综合成本低,是零售社交裂变在小城市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社交电商的达摩克斯之剑
因为双向人际成本的不断提升,熟人之间的分享明显减少,社群裂变开始登场,但多数社群一旦人数稳定下来,销售最终会演变成倒J型增长曲线,最终在一个低点形成s型曲线,包括各种分销都不是完美的无缺陷的,因此社交裂变是不稳定的,依靠社交裂变模式的平台为避免昙花一现,在增长期就要回归商业的本质,着手提升品质、丰富品类、增强体验、塑造品牌,打造一个趋向完整的生态,就像拼多多现在做的一样。
成功之路不可复制,市场和用户都在进步,后续玩儿社交裂变的创业者,需要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社交有很多维度,社交营销只是其中之一。社交不仅仅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各类互联网产品都可以借助社交的力量成就自己。一个互联网产品一旦探索出适配的社交点,就能释放出社交的洪荒之力,从拉新到留存多维度的助力产品的发展。一旦用户在平台上沉淀社交资本、形成社交网络,随之产生的可能就是稳定的产品壁垒。
社交领域,普通创业者永远都有机会
每个大佬都有一个社交梦。仅在社交工具方向,有马云的往来、张朝阳的狐友、张一明的闪聊...,我们可以列出一箩筐,但目前都没有大成者,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功的大佬做不了社交软件,至少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社交创新,来源于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探索,他们的离开普通人的世界太久了,没有大众社交的创新基础。体制化已久的大公司,很难给普通员工无边界的创新环境。
成功的社交创新多数出自于底层的创业者,这一点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每隔不久时间,就会冒出一款成功的社交产品,搅局已有的社交局面。国内,成功的社交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外来经验本土化的成果。这个领域的机会永远存在,但需要有卓越创新力的创业者出现。
产品经理都应该是社交产品经理
社交即人际,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际,有人际的地方就是社交,发个朋友圈叫社交、发个微博叫社交、交个新朋友更是社交。所以更广的意义上来说,任何互联网产品都可以有社交属性。
所以说,产品经理都应该是社交产品经理,可能暂时不用、但是一定要懂。
六、小城市要有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社交
小城青年无社交
多数小城青年的生活是偏稳定的,在一个方圆一二十公里的生活圈内,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社交对象多数时间是长年的老朋友。
有人说,小城青年一到晚上就空虚寂寞冷,也有人说小城青年没事儿爱吹吹牛逼,这些都是追寻内在价值感的表现,正是因为不变才去求变、因为局限才去探索。
因为社交类型太宽泛,比如看个百度、头条、腾讯资讯的评论留言,比如刷刷抖音、快手,再比如逛逛论坛、贴吧,这些都是纯线上社交,是小镇青年最常见的社交方式,也可能是仅有的互联网社交方式。
这些社交的意义在于填补空白的时间、获取的快乐,都是短暂即时的的精神满足、易上瘾,就像止痛药一样,药效过后还得服务用。不能更深度满足自我,让我们因投入而收获发展,让生活因自我的收益而发展。
当然有网红经济、注意力经济的出现,都是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也有负面效果,互联网的头部效应,或者叫中心化,必然只会让少部分人受益,而更多则对止痛药更加上瘾。
算法推动社交进步
对于新的问题,我认为相比于微博的粉丝经济,头条系的推荐算法有能力让网民从欲罢不能的粉丝诅咒中解脱出来,算法将优质的内容推荐给用户而非关注或者订阅的内容,可以一定程度的克服赢家通吃效应的影响,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在平台上投入的时间和努力,转化为更长久的收益。
算法的进化,可以推进去中心化的进程,有能力实现更多人的长久价值,有能力使人的注意力获取更健康的内容,但有能力不代表会毫无保留的去做,商业都是逐利的,如果能让你上瘾、能抓取你更多注意力,平台就能实现更大的财富收益,头条系会在社会价值和商业收益之间摇摆,永远也不可能摆脱逐利的天性,让算法毫无保留的为实现人的价值而服务。
当然问题总会多种解决方案,比如说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现在科技行业有看轻模式创新的趋势,技术是工具、模式是想法,有想法工具才能被应用、有工具想法才有实现的基础,两者并没有轻重之分。工具和想法,任何一个维度的创新,都能构建一种新的解决办法、新的商业模式,而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的一个核心维度。
如果说商业的逐利性无法改变,设计一种新的盈利模式,让算法真正的为用户价值服务,也是有可能的。
小城青年需要探索性社交
多年前你,我记得在google的发布会上,一个社会学专家提出了探索性行为的概念,探索性行为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和财富,以及在生活中会有多少更深刻的美好体验。相比于网络的沉溺,真实的人际探索会给我们带来更真切持久的美好,会让我们积累更多有效的人脉和资源,推动我们的生活及事业的发展。
在我10年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经历中,深刻体会到探索性人际是怎么推动生命发展的。也体会到,自由时间充足的小城青年,对自我发展的渴望比以往越发强烈。
同时,本文反复提到的场景升级,无论是实体场景的升级,还是互联网场景升级,都会小城青年的探索性社交打下了基础,让社交从线上走到线下,依托场景构建探索性社交的机会来了。
全文总结
本文中,我从“场景升级+生态依附+物美价廉”实体经济的疾速下沉模式,谈到“场景+小B+社交”的互联网新型的场景+平台生态构建,都可能在短期内造就大型的经济体,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相比于风口,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8亿多人、2800多城市,巨量的市场空间,有你的一席之地,欢迎来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