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接地气?
不接地气:我的努力水平处于高三年级的领先水平,我比大部分同学都要努力。
接地气: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么?
“接地气”的方式有画面。在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件商品之前,会进行比对、思考、决策。但是别忘了,还有想象。想象自己穿着这件衣服、想象自己吃着这个麦片。“接地气”是指接上消费者的想象,帮助消费者构建这个画面。
如果“不接地气”,消费者需要自己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产品卖点”变成“我到底可以获得什么”。
如果“接地气”,消费者不用自己想象。“产品的卖点”已经构建了画面。李佳琦就非常善于构建画面。口红有多红不重要,重要的是涂上了口红,消费者会想象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要将口红的不同颜色,变成不同的画面。
穿风衣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颜色,,你就炸了……
失恋的时候涂这个颜色,获得新生……
涂完你的嘴唇上就像有小精灵在跳舞,你就是气质本质……
—— 李佳琦语录 整理自网络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不是描述产品卖点,而是描述一幅画面。在商科世界中的学名——构建场景。构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想要做什么事”。我们以王老吉为例,仔细剖析下,如何做吧!
二、Who When Where
1.消除不确定性
在《影响力》中有这样的一个实验。实验者让一名纽约的大学生假装癫痫病发作。当只有一名旁观者在场,85%的时候这名大学生得到了帮助。当现场有5名旁观者时,31%的时候这名大学生得到了帮助。旁观人数变多了,反而得到帮助的概率下降了。原因在于“不确定性”。
旁观者没去帮忙,不是因为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确定”。他们不确定是否真的发生紧急状况,不确定这么多人都在围观是否真的需要自己帮忙。而如果“被害人”能够从旁观者人群中找到1个人,盯着他的眼睛说“你,穿蓝夹克的那位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救护车来”则会更大概率被救助。因为这一句话,消除了所有的“不确定性”,把这个蓝夹克的先生放在了“救助者”的位置。
明确产品的场景是什么人、什么空间、什么时间。把“旁观者”拉到“消费者”的位置。
2.王老吉如何做的?
王老吉是如何从少数人喝的凉茶,接上“地气儿”,成为大众消费品?
第一步就是重新定位消费人群。2003年,王老吉品牌将主要消费群体定位在18岁-30岁人群。这对于一个百年老字号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据说当时Rock and Roll 的摇滚风广告在内部审核时,大家都地铁老爷爷看手机,非常惊讶。
第二步就是以餐饮市场为核心根据地。充分利用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这些餐饮店。明确场景中的地点。
小结:明确产品的消费场景是什么人、什么空间、什么时间,把“旁观者”拉到“消费者”的位置。
三、Did Doing Todo
1.需求的链条
假设每个消费者的人生都是一部大电影。消费者是其中的主人公。商品和用户的每个接触场景、使用场景,都是这个人生电影中的一幕。每个场景,有前因(原因)、有后果(目的)。
如果想让用户“做什么”,就要知道他“做过什么”“要做什么”。
如果想让用户“吃点东西”,也只有明确了前因后果,才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卖点。
2.王老吉如何做的?
王老吉是如何从少数人喝的凉茶,接上“地气儿”,成为大众消费品?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选择王老吉的原因是因为看中了其具有预防“上火”的功效。如何做大做强“预防上火”的概念?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五大方面:季节、饮食(吃火锅)、户外、熬夜(加班、看球赛)、心火。公司针对每个方面进行情景化。
以季节为例,针对不同季节构建场景,引导消费者使用“王老吉”,比如“春暖乍寒,怕上火,喝王老吉”、“炎夏消暑,怕上火,喝王老吉”、“秋高气躁,怕上火,喝王老吉”、“干冷冬季,怕上火,喝王老吉”。
四、总结一下啦
1.接地气的方式,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也就是接上消费者的想象。
2.场景: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空间+做了什么+要做什么
备注:王老吉品牌的早期主要运营方为加多宝公司。本文的品牌是指王老吉品牌,公司是指加多宝(乱码七八糟)
来源:姜太公公(grandpa_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