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左手口碑,右手商业

水滴公司:左手口碑,右手商业-传播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佛家常用的理论,也成了人们时常用到的劝诫名言。但是有时黑白分明的事情,遇到利益扰乱时,总会出现黑白不分的情况。

 

今年年中,CCTV报道了一起企图伪造病历在水滴筹发起筹款的诈骗嫌疑人,被水滴筹报案后依法进行抓获。据了解,该案件已是水滴筹联手公安共同打击的第九起涉嫌违法犯罪的筹款案件。

 

作为一个大病筹款平台,突然沦为“有心人”的赚钱工具,这个曾被大众称为公益平台的水滴筹,再也不是当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样子。

 

自去年人民日报批水滴筹“别让好心人寒心”后,虽然水滴筹平台加强了对风控系统的管控,但是类似的筹款案件却仍未断绝,水滴筹的口碑岌岌可危。

 

近期,传闻将要赴美上市的水滴公司,也因其入股安心保险,暂停在最终监管审批环节,极有可能为其上市带来巨大压力。而水滴筹与水滴公司究竟如何维持上市后的关系,或许也是水滴要讲给资本听的故事。

 

资本的桥段,无非利益

 

早期的水滴筹,确实给人以公益组织的特征出现,作为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秉持0元手续费理念,有时甚至自己贴钱进去,这种做法很容易将大众带入公益的场景中。

 

但是事实总是会偏离想象,针对水滴筹的具体划分,其创始人沈鹏曾在公开信中表示:“再管不好,我愿意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而沈鹏的想法其实就是借此将水滴筹与公益组织形成界限,告诉公众“水滴是商业公司,而不是公益组织”。

 

而商业公司与公益组织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运行发展需要实现盈利,进行商业变现等一系列商业行为,即水滴公司的发展必然是要跟商业变现牵扯关系的。

 

天眼查APP显示,水滴曾获腾讯、美团等资本多次融资,深得资本青睐。对投资水滴,腾讯投资部董事总经理余海洋表示,主要是看好互联网健康险领域的市场潜力。

 

水滴公司:左手口碑,右手商业-传播蛙

 

也就是说,除去水滴公司的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的业务,其旗下被资本看好的水滴保险作为互联网健康险的第三方平台之一,便是决定水滴明年IPO上市是否成功的关键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出现调整,第三方占比1619.8亿元,其中健康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36亿元,同比增长92%,在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中占比12.7%。

 

水滴公司:左手口碑,右手商业-传播蛙

 

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水滴上市的重要筹码,也是资本趋之若鹜的根本因素。

 

并且,今年一场疫情下来,人们对于自身健康安全的意识明显提高,对一些健康险的产品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行业更是呈现一片大好的趋势,而水滴选择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市或许也是顺势而为。

 

今年8月D轮融资后,水滴上线了水滴健康APP,在提供在线看病、预约体验、查体检报告等服务后,打开了免费领保险的入口,开始编撰“故事”。而互联网的便捷性也为健康险的增长提供了捷径,使得水滴能将故事讲的更加“圆满”。

 

但是水滴公司并非水滴保险单项业务组成,水滴筹和水滴互助对其影响同样巨大,因此水滴上市的前夕,或许不需要讲多圆润的故事,对于这两大业务深入解析反而更能帮助水滴公司长远发展。

 

消费善良,起因是疏于管控,结果是口碑下降

 

说是两大业务,或许也可以理解成一项业务的一体两面。水滴筹,顾名思义就是患病者或者其亲属为其筹钱的平台,而水滴互助则是好心人捐款资助的平台。

 

其中,水滴筹的问题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就像上文所讲,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水滴筹进行不法筹钱,形成犯罪,降低了水滴筹本身的品牌形象。当然,这种情况是因为不法人员使用水滴筹,需要通过加强监管,联合公安部门打击犯罪,才能挽回大众信任。

 

大众对于做善事总是会存在一种满足和自豪感,因为每一个人都有“需要”和“被需要”的需求,而对做好事很多人更是乐的自然。但这种需求一旦被强行扭曲,那么将会使得平台的口碑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人民日报会说“别让好心人寒心”,大概就是在水滴筹的“扫楼”事件发生后,就渐渐的失去大众的信任吧。

 

毕竟以申请水滴筹的数量作为kpi考核的标准,本身就是在消费善良。根据人民网信息显示,2019年水滴筹曾在在超过40个城市派驻地推人员,而这些自称“志愿者”的人员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消费善良是水滴筹失信于大众的原因,那么其工作人员殴打同行轻松筹的工作人员,将后者视为“假想敌”的事件,直接将水滴筹的形象拉低至低谷。这一系列事件致使水滴筹从“得道者多助”,变成了“失道者寡助”。

 

之前常常能够在朋友圈或者朋友的转发中看到水滴筹的链接,今年却很少能看到。一位身边有参与水滴筹的朋友曾向笔者吐槽:那人明明不缺钱,但做个小手术还是要在水滴筹上“卖惨”。

 

一些人借水滴筹消费人们的善良,消耗人们的信任,这类行为也终究会让大众远离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虽然人们容易善良,但善良并不能拿来消费。水滴的责任就是要监管那些消费善良、消费信任的人。

 

毕竟真正的公益机构对于救助的对象都要严格审核,那么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水滴筹应该是更加严谨的去取得群众信任。而水滴似乎并未认清大众信任的重要性,疏于监管造成漏洞,所以才会不断消磨大众信任的耐心,因此让这些问题在水滴蜕变上市的道路上成为阻碍。

 

尽管水滴筹和水滴互助为水滴保积累了巨大的流量,但是这些流量的质量也会随着前两者的运营不当而降低。互联网时代口碑影响甚大,有时一条小小的评论也能引起“蝴蝶效应”,而企业不仅仅是聆听这些评价,更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口碑下降的水滴,如何进入健康险市场

 

数学中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定律,如果企业跨过打造口碑的步骤,无疑是在两点之间走了更多的弯路。口碑是搭建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想要让水滴的口碑回归到原本的高度或者更上一层楼,加强风控监管是必要的。

 

口碑让水滴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建立之初的严谨管理,获取了大批的群众信任支持,但疏于管理,造成对水滴筹管控的失利以及群众失去信任,给水滴当头一喝。

 

信任是在用户与水滴公司长期博弈下产生的结果,然而这些信任却又像镜子一样,存在“易碎”性。在经受“扫楼”“KPI”“不法分子利用”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水滴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已经破碎。

 

水滴筹作为大病筹款平台虽然曾赢得了许多高呼声,但是在受到人民日报的批评后,在很多群众的眼中形象大跌,而很多人再面对水滴筹的筹款链接时,或许只有非常熟悉并且了解的人才会去捐款资助,就会极大的降低水滴筹本身的价值。

 

现如今企业发展如同娱乐明星,一旦出现一次污点,影响的将会是以后的职业生涯,甚至被封杀。同样,水滴就算破灭很快也会出现一家企业来代替。急功近利很难铸就牢固的根基,慢一点或许没关系,走得稳才是最重要。

 

沈鹏也曾向媒体表示,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他认为到医院助力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向病人的亲属,也就是健康的人去侧面宣传,让他们意识到健康险的重要性。

 

水滴公司对旗下三大业务的期望,就是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为水滴保造势、铺路。而看似以善养商的背后,是水滴为占领互联网健康险市场的野心。

 

或许,在病人(或其亲属)发起水滴筹时,人们心中对健康的渴望是几倍于平时的状态,这个时候去宣传或者让他们周围的人了解到健康险,也会极大的促成他们购买保险。

 

但是,尽管创始人沈鹏初心再好、再完美化,不能将企业形象这关把握好,就只会离商业化越走越远。

 

水滴筹与大众的信任关系处于重构状态,很难在水滴保的商业化道路上形成优势,反而会间接的拉垮水滴保的品牌形象。

 

这种状态最需要解决的并非是业务的问题,就像舆论所指,水滴一手公益,一手生意,到底如何权衡其中的利益关系,这将是水滴在未来要一直探索思考的问题。

 

财经自媒体“灵猫财经”,订阅号:灵猫财经,个人微信号:lmcj011,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