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差异论名词解释

个人差异论由卡尔·霍夫兰于1946年最先提出,并由德弗勒在1970年作了某些修正而形成的。这个理论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个人差异论名词解释-传播蛙

产生

个人差异论由卡尔·霍夫兰于1946年最先提出,并由德弗勒在1970年作了某些修正而形成的。这个理论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观点

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

个人差异论大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理解"。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

研究受传者的一种理论,主要是由梅尔文·德福洛提出,为其他学者广泛接受。与"靶子论"相反,研究者们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映千差万别, 主要是由于个人在以下态度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1)心理构成的差异。

(2)先天条件与后天知识的差异。

(3)个人在立场、价值观念、信仰上的差异。

(4)个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5)个人成见在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来的差异。

因此,这种理论认为,受传者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芸芸众生,而是主动、自信并带有成见的活生生的个体。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