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战略
MBA的战略管理学教材里列出了数十种战略的定义,众说纷纭,各不相同。在学术上,战略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下面我选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对战略的描述,来诠释这个概念。
战略是企业所追寻的目标及其实现方法或政策的结合。
--- 迈克尔 · 波特《竞争战略》
一个全面的计划,界定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
--- 冯 · 诺依曼《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战略是使企业保持和增进绩效的某种资源配置模式。
--- 杰伊 · 巴尼《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打破现有价值/成本均衡,改变游戏规则从而创建蓝海。
--- W · 钱 · 金,莫博涅《蓝海战略》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给出战略的一个理解:战略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长远目标,通过对竞争方式选择以及寻找蓝海等策略,制定的实现计划,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
简单说,战略就是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方法。
2 .两大经典战略:竞争战略和蓝海战略
说到战略,先要给大家介绍两个经典的战略思维:竞争战略和蓝海战略。
竞争战略:
战略管理学泰斗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是近40年来全世界企业家奉为圭臬的经典战略思维。它强调的是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三种竞争策略。
我们看到有很多领军企业强调的精细化管理、成本创新、严控ROI,都是为了提升效率,从而在成本上获得优势,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竞争力,这就是总成本领先。
总成本领先在互联网时代也常常通过渠道革新的方式来进行,比如电商打平渠道,比渠道分级代理的传统零售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小米通过直销模式节省了渠道费用,奠定了低价的基础;抖音直接对接田间地头海边大山的生鲜生产者和大城市终端消费者,比传统电商模式更上层楼。当然,这些曾经的屠龙少年,后来也都长出了龙鳞。所以相比传统模式,消费者在价格上最终并没有受益。
差异化也很好理解,就是避免拼肌肉式的正面成本和价格的竞争,而是通过差异化的定位、品牌、客群、功能、技术、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获得优势,比如海尔在90年代家电大战对手都在拼价格时,开始走服务路线,以优质全方位的售后服务赢得市场。
在互联网领域,当我们都觉得京东、淘宝已经一统电商江湖再没别人什么事儿的时候,拼多多乘着淘宝清理劣质商家、物流基础设施不断下沉、移动端迅速普及的东风,以切中低线级城市价格敏感、时间充裕、圈层紧密三大特征的社交打法,从低线级城市和高线级城市低端消费者崛起,以客群定位和打法的差异化跻身三巨头。
差异化的又一个经典案例就是OTA大战。当携程十年前在OTA领域雄霸天下时,Airbnb从民宿市场崛起、去哪儿通过大量对接旅行社构建比价平台、艺龙避开商务市场发力低端酒店和下沉市场,以三个不同的姿势和携程实现了完全的差异化,从而避开携程了的优势领域,几乎颠覆了不可一世的携程。
聚焦的经典案例是格力,聚焦于空调,在成为家电巨无霸的时候,空调占格力业务的97%以上。绝对的聚焦带来明显的技术和品牌心智的优势,进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聚焦这件事上,中美互联网企业的风格有很大差异。美国的亚马逊、谷歌、脸书基本都聚焦和深耕自己的核心领域,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则多领域并进,基本啥都想做。这是两种商业思维,一个通过聚焦对垂直领域持续深耕,最大限度创造和引领价值,另一个通过多领域协同,放大流量和数据的价值,构建生态闭环。
垂直深耕和横向伸展到底谁能基业长青,我们还要拭目以待。但我比较确信的是,领域的伸展需要符合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品牌心智,这就是企业基因。对大多数的企业来说,无度跨界往往是覆灭的开端。比如手机企业跟风造车,自身核心能力完全不是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而新领域最需要的核心能力如制造技术、品牌心智和巨大的线下服务网络,自己又完全没有,这就蕴含着巨大风险。
竞争战略的侧重点是着眼企业自身的竞争方式。当今时代,我觉得战略还可以有更大的格局,不仅从竞争和自身视角出发,而是从产业视角和竞合关系、蓝海洞察上来着手。下面我们聊聊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是过去十多年来让非常多的中国企业受益的重要战略思维。它强调的是洞察蓝海,观察全新的消费群体诉求、或者全新科技带来的全新可能性,根据时代特点进行价值曲线再造,剔除过时要素,减少次要要素,增加关键要素,创造全新价值杠杆。同时,跨产业、跨层次竞争,延展买方链,把握潮流趋势,从产品功能竞争转向情感塑造,来重建市场边界。
可以认为,所有行业都会有一个既有格局,存在着一个或若干个行业主宰者。要颠覆格局,仅靠自身的努力或者优秀几乎是不可能的。崛起的机会,主要在于对全新产业趋势带来的商业机遇的把握。而产业趋势的核心点,在我看有四个,分别是人、货、场和科技。
人的变化,带来需求的变化,比如消费主张从"多快好省"变为"悦己",带来了体验经济的狂潮。而消费娱乐化趋势和冲动消费的崛起,带来了直播带货的爆发式流行。
货的变化,也就是全新的价值主张,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知识付费市场、O2O服务市场,颠覆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当然货的变化背后,还是人的需求变化,当人们愿意为知识付费、愿意为服务付费的能力和意愿走向成熟,才有了这些产业。
场的变化,就是全新场景洞察。比如差旅场景叠加到茶饮,催生了小罐茶的成功;健康减肥场景叠加到零食,带来了每日坚果的风靡。同样,全新场景来源于人们生活方式和诉求的改变,背后也是人。
科技和人货场不同,它更像是个赋能工具,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5G,全新的科技手段让需求早就存在的无人驾驶、数字货币、精准零售成为可能。
我理解的蓝海战略,就是通过产业分析,洞察人、货、场、科技的变化带来的全新机遇,发现全新的蓝海,避开巨头的传统优势领域,进而获得商业成功。
举两个典型的蓝海战略案例,一个是喜茶,一个江小白。
近年强势崛起的喜茶,就是对传统茶饮市场进行了大幅度的价值要素再造。它发现了新崛起的消费群体,也就是年轻人们,一方面在回归传统,国潮崛起,另一方面年轻人又有天生不同于父辈的审美和情感诉求,因此喜茶通过口味、色泽、名称、表达方式和营销手段的大胆创新,充分捕捉和把握属于年轻人的元素,进而在传统茶饮市场撕开缺口,创造了商业奇迹。
从喜茶的身上,是不是也看到了一丝当年百事可乐突破可口可乐垄断的"年轻人的饮料"的影子?
类似的,江小白也对传统的白酒市场进行了价值要素再造。传统白酒口味辣,度数高,性烈易醉,也往往大瓶装,好酒也价格高昂,多用于宴饮和商务场合。而年轻人则更多是社交小聚,轻餐饮,小酌怡情,对白酒的需求更加侧重于氛围营造。因此江小白选小瓶装高粱酒,口感柔和淡雅,包装时尚,采用自嘲式文案,它的时尚和表达准确捕捉到了年轻人的偏好,因此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要做好产品,以蓝海战略的思维方式着手,需要能够仔细观察和敏感地把握全新出现的消费趋势、全新涌现的生活与消费场景、也需要能够对新科技的赋能能力有较好的商业思维。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战略思考习惯,"风口"永远都不缺。
作者:徐霄鹏
来源:产品遇上运营(alden_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