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个创业者,你的公司是怎么定位的?
他回答说,我们公司是定位在大众化上面。
这个回答,错了吗?
错了。
因为:大众化不是定位。
— 1 —
我们一提起"定位",拿面膜来说,你可能想到补水、修复、美白这些词。
其实,这是把"定位"这个词窄化了。尤其在营销领域,它被窄化了。
而真正的定位,有一个系统的理论,那就是:
STP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发展成熟的,是战略营销和品牌定位的核心方法。
S、T、P这三个字母,分别指:
Segmentation(细分),Targeting(目标),和Positioning(定位)。
什么意思?
先来看Segmentation。
翻译成中文是细分,区隔,分隔的意思。
从我们个人出发,我们是几乎不可能取悦每一个人的。
一家企业,一个品牌也一样,是不可能服务于所有人的。
这是我们做品牌建设和定位的基本出发点。
当然,如果你是卖大米的,卖盐的,从理论上看你是服务于所有人。
但对于绝大部分产品来说,你只是做市场中间的一部分。
那么,你就面临选择,你要做哪一部分?
做哪一部分,这是摆在你面前的选择题。
题有了,还得有选项啊。
所以,你首先要把"选项"都列出来。
如何把市场这个无限空间,划分成若干选项呢?
这就是在做Segmentation,细分,区隔。
有很多的角度,无数的分法。
我们拿服装行业举例来看。
1)最简单的分法,按男女分。
有人做男装,有人做女装。
2)最常见的分法,按年龄段来细分。
卖女装有一句行业黑话,叫"少淑"。屏幕前的读者,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理工男读者,不知道吧。
反正我乍一听,这什么黑话啊。不明觉厉。
其实很好理解,意思就是这衣服是做给那些少女的,有着淑女形象气质的,这叫少淑。
没想到的是,除了少淑,竟然还有中淑,和大淑......
少、中、大,是按年龄分段,这就是把女性买服装的年龄段做了细分。
3)按消费能力做区隔。
比如,你说要做低端,做中端,或者做高端。
这其实是把大家的消费能力做了区隔。
不代表一个人有钱或是没钱,而是代表着消费意愿和能力。
我偏向买"好,但是贵一点"的产品,可能落在中端这个区域;
我就买最好的,这可能在高端。
4)按地域、风格来分。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做非洲市场,做中国市场。
在中国范围之内,你还可以说,我做江浙沪一带的,或者说我做西北区域的。
再或者我不做当代风格,我做传统的,做汉服,等等。
这些,都叫Segmentation。
我们假设自己不可能服务于所有人,而人类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是有不同维度的。
于是,我们把需求segment(分段),每个维度都分。
— 2 —
好了,一旦Segmentation之后,第二个叫Targeting(目标)。
Targeting的意思是,既然分成了这么多段,你打算服务于哪一段?
题有了,选项也有了,你选择什么?
Targeting本质上,意思就是选择。
为什么我们强调说"大众化不是定位"呢?
因为大众化,只是Targeting。
大众化这句话背后,已经默认做了Segmentation了。
具体怎么分的,我们并不知道,但可以想象大概。
如果是把人分成了大众和精英,其实代表了消费的品味可能有差别;
大众和土豪,可能代表了消费能力的差别;
大众和小众,代表了生活习惯的差别。
但不管怎么样,你选择了大众,就意味着选择了服务于这个人群。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选项,还有无数的人也选了。他们也都在服务于大众化。
所以,作为一家企业,在Targeting选择之后,你必须要找到你的Positioning(定位)。
你站在什么位置?站在大众的对面,还是站在大众的旁边?服于大众的哪个需求?
这叫做Positioning。
Positioning,就是你的差异化定位。
比如,你选择做大众化的面膜。
Targeting大众,你肯定有你的原因,可能你觉得它基数大,而你有性价比的能力和优势。你打算用广告的策略来做,等等。
你一定有你的原因选择了大众。
但是,大众未必就会选择你。
Positioning,就是给别人一个买你面膜的理由。
你还是服务于这群人,但是你要给他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Targeting,是你选择了他。
而Positioning,是他选择了你。
— 3 —
如果把大众化当成定位,你就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工作了。
因为,真正的问题来了,他为什么选择你呢?
假设一个服装品牌,到Targeting这一步时,选择服务于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群。
他们的人生阶段大概是,从大二到工作7年。
你就要好好研究这些人。
其实,以年龄段为区隔来研究,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非常难。
因为年龄段的区隔,它涉及了两件事情,而很多人只会注意其中第一件。
这两件事情是:代沟,和代际。
代沟,就是20岁人的想法和30岁是不一样的,30岁和40岁又是不一样的。
孔子以前有句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些话为什么站在今天来看也不过时?
因为它代表了人生阶段的特征。
所以我们说女生在20到30岁之间买的衣服,跟她50岁到60岁时买的,当然不一样。
这可能几十年来都不会变。
小时候可能会追求便宜点,但是更新潮的。
长大了可能追求品质感更高,但款式稍微低调一点的。
这个几乎永远不会变,这叫代沟。
但是,为什么说它难呢?
因为很多人会忽略代际。
代际就是我在年度演讲上说的,X世代,Y世代,Z世代。
不同世代的人到了20岁,他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年轻,但是我年轻的时候,和现在的95后、00后年轻的时候,追求的也不一样。
你做的服装企业,一直服务于20岁到30岁的女生。
可是今天你做了30年,做了50年,你的衣服要不要变?
你说,我们一直都是在服务年轻人啊。
但是年轻人的口味在变,年轻人接受的教育在变,成长的物质环境在变,接触的电子产品和信息都在变。
你的产品要不要跟着迭代?
这意味着,哪怕选择服务于一个年龄段,对产品的迭代要求也是非常非常高的。
你的Targeting(目标)可以不变,但是Positioning(定位)可能会一直在变。
反过来,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一种极少出现的情况。
有人说,这样吧,我们就把这一代人服务好。
假设,你就把50后这代人服务好。
当50后在20岁时,你就做他们的衣服。
等他们到了30岁,40岁,60岁,你就改风格,跟上。始终做他们的衣服。
这也可以。
那你就不是Targeting50后了,你是专门服务于那一代人的Positioning。
这时,你的Positioning(定位)不变,但是你的Targeting(目标)其实一直在变。
如果说,在50后这一代人中,可能很多人山上下乡过,去农村插队,然后回到城市。
那这代人心中一直有一个角落,是关于知青文化。
这种知青文化可能在20岁、30岁、40岁的时候,有某种形式体现的。40到50岁,到60岁之后,就以怀旧的方式来体现。
你服务的人群年龄段一直在变,但总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他们心里有一个统一的诉求可能没变过。
这就是你的Positioning,知青文化。
最后的话
所以说,定位是三件事情:
Segmentation, Targeting, Positioning.
核心有:"1)把用户细分,2)定客群目标,3)差异化定位"三个步骤。
通过STP的方法,让自己脱颖而出。
对应到企业的品牌建设,你要思考:
首先,你的客户如果可以细分,怎么分呢?
到底能梳理出哪几类用户?
接下来就是要瞄准。
你想服务于谁?
产品的优势在哪里,到底应该主打哪一类用户,又应该为每一个类别的用户设计怎样的个性化产品?
下一步就是定位。
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产品定位在哪一个需求上面?
怎么和别人差异化呢?
对应到个人生活,或许:
我们不可能取悦每一个人。
我们要接受这件事情,然后把你周围的人分类。(S)
找到你认为最值得交往的朋友。(T)
最后,让他也认为你值得,愉快相处。(P)
今天我们讲了STP理论,它是战略营销和品牌定位的核心方法。
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作者:刘润
来源: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