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

鸟翱翔于天,游鱼徜徉于海,走兽穿梭于山野……万物有灵,面对残酷的自然生存环境,生活在这片蓝色星球的生物,神奇地探索出自己的生态位,这是竞争的结果,同样也是生物演替的必然,当生态资源有限时,生态系统就会通过竞争、互补共生等方式来寻求新的平衡。很显然,企业的经营亦是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基础。

「企业生态位」滥觞于生态学的概念,生态位(Niche)。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后来,企业经营管理学借鉴了这个概念,在Harman和Freeman在1977发表的论文《组织种群生态学》中,首先提出了企业生态位的概念,揭开了企业生态位研究的序幕。

企业生态位(Enterprise Niche)就好比企业是生存在整个生态资源空间中的一个个体,所能获得并利用的资源空间的部分,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在企业生态大环境中拥有的明确位置,企业在行业中的生态位是企业在行业内竞争实力的标志。

企业生态位反映了企业的生存位置,即由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企业生态因子所形成的梯度上的位置,还反映企业在企业生存空间中的物质、资金、人力、技术和信息流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企业生态位也描述了企业预期所处生态环境(或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总关系,其涵义为:在特定时期特定生态环境里,经由其成员或其自身能动地与环境及其他企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

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生态位:企业生态位维度和企业生态位宽度。

(一)企业生态位维度:

企业的生态位是由时间、空间、资源等诸多维度组成的。时间上,如企业的营业时间、产品开发周期、进入市场的时间等;空间上,如地理位置、产业链节点位置;资源如环境、劳动力、技术等。在每个维度上都有多个企业以不同形式占据着资源。

(二)企业生态位宽度:

企业的生态位宽度可以定义为一个企业在所处的生态环境里对市场、原材料、技术等不同维度上资源利用的总和,越宽可利用的资源越多。包括:关键资源能力和盈利模式。

资源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物种生存的第一要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每一种物种为了生存都有自己所需的资源生态位。以此类推,如果企业的经营模式、服务内容、客户群体是相同或相似的,通常就会出现生态位的重叠()。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伴随自身生态位宽度的延展(),很容易导致生态位重叠加剧,进一步引起生态位变动()。最终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分离,互不影响,实现新的平衡()。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当然,企业间的关系也不局限于竞争,还有:寄生 、中性 、合作 、共生 、偏利 、偏害。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生态位重叠,避免在红海争个头破血流,企业家的战略选择应保持差异化,着力开发自身特色优势。对于品牌的生态位而言,亦是如此。


那么品牌生态位是什么?在讨论是什么之前,我们可以思考,它可能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企业生态位的概念关键词:位置、角色、资源、和企业间的活动。并且,这种位置是需要置于环境中的,具有与其他企业比较的相对性。

这里就要引入战略品牌管理中的一个概念:在S市场细分和T目标市场选择之后,我们需要确定品牌的定位(Positioning)。确定品牌定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明晰其竞争性参考框架(Competitive frame of reference),即确定品牌所属品类,建立品类成员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回答:品类在与哪些、哪类产品竞争。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从这种意义上看,竞争性参考框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企业/品牌生态位。

品牌专家「空手」也谈到过“一个品牌在市场上要获取顾客、要应对竞争,正如一种生物要在生态环境中获取食物,应付捕食者和竞争者。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品牌。一个品牌能否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决定品牌的生死存亡,决定品牌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

所以,当我们在进行品牌定位的战略构想时,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将同一品牌置于不同的竞争环境和品类中,与之对应的是竞争性参考框架的改变,和品牌生态位的变化。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以星巴克为例进行演绎,它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咖啡可以是什么?

当面对如图所示的各类竞争对手时,星巴克的品牌差异点有所不同,对顾客而言的实际含义也不一样。一方面星巴克提供了咖啡因饮品,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这其中就包含了竞争性参考框架的调整和生态位的改变。

比如以传统定义来看,星巴克的竞争对手是传统的咖啡连锁店,此时品牌形象、服务体验等构成主要的差异点。尤其是在星巴克进入中国的早期,面临较少其他的国内国际连锁品牌。星巴克别具一格的品牌气质和经营模式吸引了大量拥趸,也为市场启蒙了咖啡可以不仅仅是一杯提神饮品,也可以带来第四空间的体验。其引领市场的品牌资产,甚至让创立伊始的瑞幸咖啡,也“杠杆”了一把——将自己比作“中国的星巴克”。

那么,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其竞争视角和针对性策略,就不应该仅将眼光局限于泛咖啡行业。书店、艺廊、茶馆等都可看做此类竞争性参考框架下,竞争同生态位资源的对手。

而随着市场成熟、消费者教育的推进,海量的独立、连锁精品咖啡店如雨后春笋涌现。星巴克已经逐渐不再是许多人闲谈小坐的第一选择,但仍旧可能是快捷获得一杯标准化质量咖啡的第一选择。

理解企业和品牌生态位,即是明确企业和品牌应该在怎样的战略位置上进行一系列活动。回归到市场营销的本质,满足顾客需求我们需要提供的不应仅仅是“钻头”,更应是“钻孔”,让顾客用全副精力去关注自己并享受产品的使用过程。企业和品牌适合生存和发展的“蜜与奶之地”往往存在于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中,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挖掘Jobs-to-be Done (JTBD)。

比如,我们可以结合需求场景和竞争性参考框架去明确品牌定位,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顾客而言是什么(顾客想要完成的jobs是什么)?在场景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通过回答这一系列核心问题,最契合的品牌生态位也将呼之欲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呢?综合运用如下创新性策略将会大有裨益:

(一)显微镜策略:放大观察主流用户的实际体验,从实际体验的细节问题出发。

例如,奶粉勺总是深埋粉中,每次取用既不方便又有卫生问题困扰,奥瑞金为飞鹤奶粉设计开发勺粉分离的奶粉罐,勺子可以独立存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是放大观察主流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得到的灵感。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图源:飞鹤奶粉官方详情页」

(二)全景图策略:通过整体数据推断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如失误、投诉和事故等方面的整体数据都会把微弱的信号放大。

例如,近期瑞幸推出新品偷心西梅拿铁,被称为“咖啡界的开塞露”。许多消费者饮用后奔厕所,并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通畅体验。本来可能是产品开发者的无心之举,西梅的高纤维和山梨糖醇、咖啡因、冰块的多重组合酿成“事故”,但也折射出消费者对刮油清肠、瘦身养生的需求。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彭玉洁:浅谈企业与品牌生态位-传播蛙

(三)望远镜策略:研究边缘用户、重度用户或非用户。

运用望远镜策略,我们甚至可以从产品的不当使用中得到启发。比如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海尔接到消费者投诉,抱怨洗衣机排水管经常堵塞。维修人员发现,堵塞是因为洗衣机被用来洗菜。因此,海尔设计了一种可以同时用于洗衣洗菜的机器,并立即销售了生产的1万台。

作者:科特勒增长实验室

来源:科特勒营销战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