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近在眼前,哪家不说团圆的好,谁家不诉思念的愁。可方太却在此时独辟蹊径,讲了个光明与黑暗的故事。
(光看海报就让人好奇,擅讲故事的方太,这次又有会有什么奇招)
乡村?惊悚?奇幻?童话?方太这次中秋的作品,甚至很难精准地按常规影片风格分类。
它用一种层层跃进式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完全无法预判剧情走向。
用村落开场,那肯定是乡村题材吧。
等等,好像有怪物,难道其实是惊悚片?
原来是用笑声发电啊,看来片子是个奇幻设定。
这么梦幻的月亮,确定不是童话吗?
反套路的情节处理,让每一幕都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而最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在结尾处。
在一轮超现实的大圆月中,观众忽然被告知,这个有些奇幻又略带惊悚的乡村童话,竟来自于真实事件。
真实的光明村,就在江西省春涛镇黄泥小学校长章站亮,每天自掏腰包为25个留守儿童加餐带着他们一起做饭,为他们补足营养,更补足爱和陪伴。
熟悉方太的人看到这里,“校长用一餐一饭,补足孩子们爱的陪伴”这个真实故事,根本就是现成的方太故事嘛,拍它肯定对。
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最终成片,这个奇幻而惊悚的《光明村》,却引发了众人一个很有意思也很难回答的思考——真实故事,一定要写实呈现吗?
方太用童话般的故事手法,送上了他们的理解和回答。
如果完全忠于真实,或许用一篇新闻报道来宣传已经完全足矣。既然是改编故事,那除了原型本有的意义之外,改编本身也一定要有改编的价值。章校长的原型故事中,让大家最感同深受备受鼓舞的,是孩子们的天真笑容和校长人性中的辉光。只要保留这份原始的感动,影片可以有更新更好的表达。
或许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才得以在今天看见这个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的《光明村》。
没有笑声就没有光明的隔世小山村。
从原型中最打动人的高光时刻提取出一个有趣的世界观——用孩子们的笑声发电。
一笑世界就变亮,一难过世界就陷入黑暗。
依据世界观设定,进行了人物身份合理演变——救赎者变成被救赎者。
当校长被问及最喜欢妈妈做的哪道菜时,他瞬间变成思念母亲的孩子。
结尾处再度推进,突破笑声发电的极限——灯光被明月替代。
最终共同激发的笑声突破光亮极限,彻底驱走怪物,诞生梦幻超月。
随着故事讲述的深入,更深层次的意义也在被挖掘和表达。
比起烹饪带来的爱与陪伴,更让人感动的,是像章校长这样给他人带去温暖与光明的自发光体。
是他心怀热情,对身边人的关照,温暖如家人。是他从不失乐观,身陷困境,也能带领众人化苦为甜。是他以及更多像他这样的人,持续发光发热,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们是我们身处迷雾时的指引,也是带我们走出负暗时刻的曙光。
像章校长这样的自发光体们,值得用一部影片致敬。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诗人顾城在40年前,基于现实写了这首小诗,寄托了一代人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40年后,方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光明村》,再次照亮每个人的心间。
来源:SG胜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