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好不等于卖得好

每一个找我沟通合作的老板,对自家的产品都是充满了信心,从原料、技术、历史背景、团队、功效,都能说个滔滔不绝。

简单一句话就是:我们产品很好,一定会很好卖,销量绝对绕地球N圈!

可往往结果是,创始人的一往情深容易被市场辜负。

因为很多时候,品牌方眼里的好,和消费者眼里的好,不一样。

农夫山泉,大家真的能喝出甜吗?我遇到区域性矿泉水品牌和我交流时,看不起农夫,觉得矿物质成分等,他们比农夫山泉好。

可是,谁喝矿泉水,是为了补充营养元素呢?那一天得喝几吨水啊。

还有的品牌,花了精力、财力研究健康食品,东西是够营养健康了,可是真的难吃啊,你和消费者说,东西营养,可是不好吃啊,价格还贵。
我想吃苹果,你告诉我梨去火,可是我要吃苹果啊。

还有个做保健品的品牌,价格很贵,一千多一瓶,因为原材料好,技术好,配方好,找的国外一堆研发专家,可以抗疲劳,可是我吃了,并没有感受到。而且没啥背书,我觉得我都不会坚持服用。
为什么品牌的好,和消费者认为的好,经常相差10万八千里呢?

因为大家思考的角度不一样。

品牌方会从产品角度进行思考,就像一个理工男,研究的是物理和化学层面。

消费者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进行考虑,购买产品,只考虑对自己有益的部分。

脱离了用户利益谈产品,其实都是自嗨。

那好的产品,到底如何让消费者感知呢?如何避免自嗨呢?

目录:

一、避免“知识诅咒”;

二、找到消费者的核心利益;

三、产品让消费者可感知;

四、持续的内容营销

 

一、避免“知识诅咒”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呢?

简单说就是:当我们知道了某种知识之后,就想象不到没有这种知识的人是怎么想的了。

能力越强,见识越广的人越容易得“知识的诅咒”,因为他们往往会忘记身边会有很多跟自己身在不同“思想维度”的人,容易完全按照自己熟悉的语境、想法去表达,经常是对牛弹琴。

有的品牌方卖玉米,卖牛肉,卖水果,和我说品种多好,土壤多好,产品多好吃。可是入口的时候,我真的感觉不到。而且品种,土壤这些专业术语,早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范围,可能是很牛逼,但是不要忘记,在这个领域,我就是个普通的小白消费者。

就像汤姆-布雷迪站在你们面前,大家肯定一脸懵逼,但他可是美国橄榄球的巨星,篮球运动员詹姆斯的偶像。

之前有个区域的品牌,产品是他们省某知名医院的退休主任研发的。品牌创始人激动的不得了,在他的认知里,这个主任在当地,真的很厉害。可是我听的一头雾水,实在不认识,也就无法共情。如果是钟南山,如果是北京协和医院等,那很强。

避免“知识诅咒”最好的办法,就是想象这些内容,是说给老奶奶听的,他们是否能听懂,如果你觉得他们听不懂,那就不断优化!

二、找到消费者的核心利益

不要陷入产品维度的性能描述,聚焦于产品给到消费者核心利益。

消费者购买一个产品,肯定是希望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得到某种感觉。

比如消费者使用吹风机,要么希望干的快,要么希望吹完头发柔顺不毛躁。有个品牌的卖点是降噪技术,分贝低,宝宝睡觉也不会有影响。
这就属于很自嗨的卖点了。不用吹风机,直接0分贝,世界都安静了。其他品牌的吹风机又不是拖拉机,分贝低这个卖点不是消费者核心利益,辛辛苦苦开发出来,消费者却很难买单。

产品千万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维生素产品,消费者核心是补充维生素,你要么就是突出其中某种高浓度成分,要么就是突出维生素的种类数量,要是和消费者讲吸收率,消费者感知没有那么强,可以把效率变成效果达成速度,比如21天。

三、产品让消费者可感知

经常,食品的老板推荐他们的产品口感好,因为当地气候,维度好,农产品就好。护肤品的老板,推荐上脸的肤感,效果多么好,成分多么牛。

可是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食品,都不难吃,除非好吃的很有特点,或者惊艳味蕾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护肤品,品牌方干巴巴的说效果很好,成分很牛,我无感啊,就算我当天试用,也不可能马上就效果反馈,除非放了激素成分,于是造成很多产品,品牌方费尽口舌说好,消费者体验的时候感受不到,也是徒劳。

最怕的是堆砌一堆形容词描述产品,我听得多,消费者听的也多啊。

好的产品,要让消费者还没下单时,就能不明觉厉。

尤其是找到消费者核心利益后,最重要的也是让消费者感知。

内容营销的重要性来了。

这个在我的线上课有说到,这里分享几个点给大家。

1、学会讲故事

这一点,可以学2个品牌。

小罐茶通过讲故事,讲经历,侧面的描述手法来证明自己的产品好,而不是针对产品进行原产地的描述:

产品好不等于卖得好-传播蛙

牛奶,其实很多人未必能尝出口感的区别,那认养一头牛就从养奶牛、牧场、创始人的故事、侧面印证自己的牛奶好:

产品好不等于卖得好-传播蛙

看似简单、直白的内容,其实要找到让大家都能感知的点,反而是越难的。

2、试验结果

营销上,成本最低的就是编造文案,任何产品,在营销人手里,都能编造的神乎其神,而且很容易复制抄袭,以至于消费者看多了,都麻木,甚至不信了。

美容仪,你和大家说参数,说功效,女生是懵逼的,这不是一个产品的标配吗?他们关心的是什么效果。如果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提拉紧致,去皱纹,没有感觉。

所以雅萌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本临床试验协会开展临床实验,针对亚洲人种进行测试周期为3个月的全脸,随机,双盲,前后对照,组间对照实验,并从仪器测试评价、皮肤科医生临床评估、受试者自我评估、安全性评价等多个维度评价。据说是目前美容仪中测试时间最长,对照最严格,评价维度最齐全的一次临床实验。

产品好不等于卖得好-传播蛙 产品好不等于卖得好-传播蛙

现在联合的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产品好不等于卖得好-传播蛙

这个是不是很有信服力?

再小白的女生,也能看得懂效果。来自权威医院的背书,购买欲直接拉满。【建议大家可以多看看雅萌的详情页】

这个套路,我看到一些宠粮、护肤品牌也在用,还有的通过公域,征集用户进行体验,增加信任感。

3、背书:

之前有个食物净化机品牌“禾莯”的老板和我沟通他们家的产品,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原理是什么,比其他家品牌好在什么地方,洗的多么多么干净,听得我心生佩服,但是不太懂,专业了。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一句话,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大大亲自颁奖的,听完这个,顿感牛逼。

产品好不等于卖得好-传播蛙

类似的还有专家背书,医生背书等等。不一一展开了。

4、价格,尽量在主流价格区间

有个小家电品牌,在产品研发的时候,什么都想给到消费者最好的,结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定价自然就比行业里99%的产品都贵,营销的难度很大,就算引流最好,转化率也不高。
毕竟新品牌,新产品,消费者信任成本比较高。

后来了解原因,才发现他们在不提高产品性能的地方,用料非常的好,甚至为了减轻重量,电路板都是重新设计和规划,减轻的重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毫无意义。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东西好,价格贵消费者也愿意买。那真的要看你贵多少。尽量在主流价格区间。

如果产品确实牛逼,那创新or颠覆,是可以自己开辟一个价格段的。那就另当别论。

四、持续的内容营销

消费者可感知的核心,一定是通过内容的传递。

一切和消费者沟通的,皆是内容,不仅仅是狭义的投放内容,包括:

1)产品本身,定位、视觉、包装、卖点、对比试验;

2)直播间的话术、图文、短视频;

当消费者不了解产品的价值时,关注点就会在价格,而营销人在小红书、抖音上的内容种草,实际上就是在传递产品价值,让消费者认可产品,价格就不会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了。

而内容,有长尾效应,也就意味着会衰减,所以长期、持续的内容建设,是非常必须的。

五、总结

大家千万要记住,产品好不等于就好卖。

现在消费者还缺好产品吗?很多东西对于消费者而言,可有可无,你再好,也没用。

多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凭什么买你?能带给消费者什么好处?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Keny伟

来源:营销老王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