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神奇海洋短拆解
【案例作者】桃子
【游戏类型】公益+养成
【行业/品类】第三方支付平台
【行业/品类特征】高频、社交
【案例目的】促活留存
【案例路径】
(*部分流程截图)
1
案例亮点及可复用的点
一、触发
1)外部触发
①推送触发:
有垃圾可清理及能量获取提醒;神奇海洋和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值是相通的,而能量的获取方式深度绑定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是用户的高频行为,因此用户一天内可能会收到多次的能力收集提醒。
②社交触发:
通过社交渠道的分享和推荐进入活动。
③其他:
在蚂蚁森林界面底部以及在支付宝的教育公益板块都有明显的活动入口,吸引用户参与。
2)内部触发
①绿色能量值有明确的成熟倒计时和过期时效,这能让用户有一个明确心理期待值,自发的到点进入游戏收集绿色能力。
②利用不花钱便可做公益的心理,消除了用户做公益的门槛。和蚂蚁森林一样,用户完成线上的培育,公益组织将会种植真实海底植物,让用户实现价值认同。
二、行动
神奇海底的玩法简单易上手,且海底的绿色能量球即蚂蚁森林的能量球,不需要对用户进行额外的操作教育。同时前面提到,能量球的获取是深度结合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因此用户不需要对其有额外的投入。
这两点进一步降低了游戏门槛,提升用户参与参与度。而能量球的获取也只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点击收集即可,这中间的时间成本可忽略不计。
亮点:
无论是路口还是能量球,将神奇海洋与蚂蚁森林做了深入的联动,即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教育成本,同时借力了蚂蚁森林老玩家的体量,为神奇海洋引入了最初的流量;
神奇海洋的用户能够在游戏界面直接收取绿色能量,但好友的能量只能通过蚂蚁森林偷取,这个设置即保证了神奇海洋游戏的独立性,也将用户反哺至蚂蚁森林,通过游戏间的深入联动,提高用户在线时长和时间投入,增加用户黏性。
三、多变的奖励
1)社交互动
除了要防止好友偷取能量,神奇海洋新增了社交场景触发,帮助好友清扫海底垃圾得互动玩法。
为了避免损失,用户就会及时清扫海底碎片。配合【收获与损失PK条】,利用厌恶亏损的心理,增进好友之间的互动,在提升了用户黏性的同时,社交关系也在该游戏中得到沉淀。
同时,安排了排行榜的配置,利用用户的攀比心理,满足用户的荣誉感,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阶段性的目标。
2)养成+集邮2次方的双拼玩法
神奇海洋采用了养成和集邮的双拼玩法:
①通过绿色能量对海草进行培育,海草的成长既能增加用户海域内的生物,还能获取植物证书;
②完成互动和奖励任务获取生物拼图,完成拼图海域内出现对应的生物,同时点亮对应的图鉴。在多重的、不确认的奖励刺激下,用户积极性被深深吊起。
3)成就激励
成功培育海草能获得证书奖励,且证书可积累,这激励用户积攒能量,多次重复种植;当现实世界种下真实海底植物时,会让用户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有更强的驱动力进行游戏。
四、投入
1.用户投入即修复海域的过程:收获能量球种植物、完成任务获得碎片、互动收集碎片。
2.收获能量球种植物:若不及时收获绿色能量,能量将会被偷或者过期消失,促使用户增加进入游戏的频次。
3.完成任务获得碎片:其中连续3天来海洋的获得碎片奖励类似于每日签到,断签就会有无奖励风险,激励用户养成打开游戏的习惯;(其他任务停留在新人任务阶段,不知道后期时候有变化)
4.互动收集碎片:有寻找海底垃圾的快捷入口,清理垃圾有机会获得碎片,因此用户收获大于付出的时间成本;
可复用的点:
1)海底植物种植需要大量的能量,每颗植物共计需要8970g的能量,但在种植过程中,根据正式的生成场景,对植物的成长进行了阶段的分为了6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的能量不同,弱化高额能量值造成的难度畏惧。
2)完成每个阶段的培育,不但植物本身会有形态上的变化,还会有阶段奖励,这:
①解决了用户审美疲劳的问题;
②这给用户目标可完成的心理暗示,增加用户的游戏信心;
③让用户不会只关注于整体进度条上,从而享受完成每个阶段的小目标,把控用户游戏中的体验。
3)海底植物成长除了能量还需要时间,6个阶段对应的培育时间也有所不同,根据介绍是按照海草的真实生长进度进行缩短;与真实生长阶段的一一对应,提升游戏的体验感。
2
待优化的点
1)对于新游戏的传播以及新用户的培育初期中,日常任务可以变的更加的丰富,比如强化签到的功能以及奖励;
2)支付宝有很多其他的公益活动也可能进行深入联动;比如蚂蚁庄园的背景是一片海,可以成为海底的入口,蚂蚁新村的一阶地图建立在海边,也可以形成一个入口,增加用户的在线时长;
3)相较于蚂蚁森林,神奇海洋的在互动、排行榜的玩法上是简单和保守的,可以适当的增加好友互动行为,比如送🐟、新增鱼类排行榜之类的活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4)种海草需要大量的绿色能量,所以越到后期,用户对于海草种植的积极性会降低。同时有网友发现,海草种植可以算是个隐藏任务,后期海域生物的回归与之有关。
是否可以强调海草种植的奖励和好处,将奖励目标前置,避免后期造成用户的心理落差。
作者:桃子
来源:每日运营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