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来源于更多的销量,或更高的溢价。
当增量封顶时,溢价能力成为经营的核心。
品牌的溢价在厂家(品牌商),白牌的溢价在经销商或零售商。
不做品牌做白牌,反映的是厂家(品牌商)与商家的新博弈。
商业思想是有立场的。“不做品牌做白牌”是适用于经销商、零售商的商业观点,不适用厂家(品牌商)。
01
白牌与杂牌
与人聊到白牌时,有人脱口而出:不就是杂牌么!
白牌与杂牌,都是非知名品牌。但是,两者语境不同。
杂牌是不成熟市场环境下的非知名品牌。因此,杂牌有负向涵义,与假冒险伪劣只有一线之隔。
白牌是成熟市场环境下的非知名品牌。因此,白牌是中性概念。
其实,品牌这个词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语境。
按照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的定义,品牌是为了“识别”品牌商并“区别”竞品。这也是中性定义,随后衍生出品牌的其它价值。比如,消费者“追溯”功能,“保护品牌商”、品牌价值等功能。
在不成熟市场,“追溯”对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买到不合适的产品时,通过品牌追溯确保消费者利益。现在法制完善,市场成熟度高,特别是电商平台的无理由退换,品牌的追溯作用逐步消失,无论品牌还是白牌都可以追溯。
随着商业的成熟,消费者受到双重保护。品牌商是一层保护,可以向品牌商追溯。零售商(平台商)是第二层保护,也可以向零售产商(平台商)追溯。向零售商(平台)追溯的效率比向制造追溯效率更高。因此,经销商、零售商(平台)要完成一次品质筛选。
在成熟市场环境,无论品牌还是非知名品牌,品质基本上是可靠的。个别例外。这是讨论白牌的环境基础。
电商平台的兴起,大量新兴品牌出现在平台上。但是,因为“7天无理由退货”和用户评价机制的设置,白牌更是大行其道。可以说,电商的“长尾”就是最大的白牌市场。
02
世界性白牌崛起
讨论品牌时,通常是指制造商品牌或品牌商品牌。随着零售巨头的兴起,出现了零售商品牌。他们通过代工方式生产自有品牌。这种现象称为“品牌覆盖”,即零售商品牌“覆盖”制造商品牌。这是世界零售业的一个大趋势,也是零售商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之一。
所谓品牌覆盖,就是因为对零售商的信任,延伸至对零售商所售卖所有商品的信任。典型的爱屋及乌现象。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获得了国外零售巨头的自有品牌订单,这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河南许昌的网红零售店胖东来在2010前后就开始以“自采”商品为主,由于“自采”商品的利润贡献巨大,能够给员工支付超出同业一倍左右的薪酬,从而保证了胖东来企业文化的落实到位。
现在拥有100多家营业额超2亿元会员的蚂蚁金联,能够向会员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自有品牌商品。
在中国,还有一种形式的白牌,经销商向知名或不知名厂家定制产品,独家销售,也可以视为类白牌,白酒行业曾经较为流行。
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谁做品牌,谁就负责完成消费者认知。制造商品牌当然是厂家完成消费者认知,零售商自有品牌,就由零售商完成消费者认知。
零售商完成消费者认知,需要规模和认知方式。随着零售巨头的崛起,自有品牌在规模上已经不是问题。蚂蚁金联的会员成员,虽然规模不足单独定制,但蚂蚁金联作为一个会员平台是有规模的。
有认知才有交易,这是品牌面对非知名品牌的优势。但是,零售商自由品牌品类众多,认知方式肯定不同于品牌商。好在零售商直接面向消费者,卖场就是最佳认知阵地。
03
品牌溢价
营销专家金焕民老师说:品牌,要么卖得更多,要么卖得更贵。
无论更多还是更贵,都会产生品牌溢价。
在高速增长时代,更加重视“卖得更多”;在销量封顶时代,只有追求“卖得更贵”。
经销商和零售商售卖知名品牌能赚更多利润吗?在“卖得更多”的时候,当然赚钱更多;在“卖得更贵”时代,并不能赚更多的钱。
经销商和零售商赚取的是差价(毛利)。售价更贵,并不代表差价利润更多。
品牌溢价哪谁?谁创造消费者认知,品牌溢价就归谁。
对于制造商知名品牌,品牌溢价当然归制造商,与经销商和零售商何干?
过去,主要是品牌商在做品牌认知。如果经销商和零售商卖白牌,他们就要做品牌认知了。
品牌需要长期投入,品牌投入会产生收益。谁投入,谁收益。这是不变的道理。
当经销商和零售商只是一个渠道商角色时,当然享受不到品牌溢价。甚至越是知名品牌,因为价格透明度更高,毛利反而越低。
白牌的盛行,表明经销商和零售商角色的变化。他们不再只是渠道搬运工,要变成品牌认知者,从而获取品牌溢价。
没有品牌溢价,在低增长时代,企业就没有发展。
04
白牌认知
零售商、经销商、厂家做品牌认知,有什么不同吗?
差别巨大。
传统营销有两大驱动系统:品牌驱动,渠道驱动。
传统的品牌认知,主要通过大众媒体触达C端,通过“大喇叭使劲喊”的方式,让品牌广为认知。有两大基本要点:一是选择“大喇叭”,即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二是“使劲喊”,即长期大力度投入,重复,重复,再重复。
至于盛行的各类品牌理论,基本上消费者的信息认知模式。定位理论、冲突理论、USP理论,都是对消费者认知过程的假设。
传统的渠道模式,在2003年至今,在快消品界主要是深度分销,通过厂家掌控的分销渠道让产品“一泻千里”触达数百万家终端。
这就是传统营销的“C端强认知+B端高效渠道”的营销体系。
那么,当经销商和零售商做白牌时,上述营销体系还有效吗?
白牌商品,通常不涉及附加值,以性价比商品为多。性价比商品,价格是公开透明的,关键是性能(品质)。
性能、品质的认知,远比附加值认知要容易得多。所以,讨论白牌商品也是有边界的,不能无限延伸。
直接诉求C端,完成认知、交易一体化。这是白牌商业认知的特点。
品牌认知需要密度,只有形成了密度,B端才能持续。厂家品牌的密度,范围比较大。因为大众媒体的传播范围比较大的缘故。
白牌认知的形成同样需要密度,但密度的边界不一样。可以小到一个社区,甚至一个“团长”(店长)的商圈。因为有这个特点,白牌商品只需要在特定的小商圈形成密度就可以稳定B端。这也形成了后面所讲到的2C组织的特点,即打运动战。
05
社区团购白牌突破
社区团购因2017年兴盛优选而受到关注,因资本团介入而火爆。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资本团是典型的社区电商模式,而地方团才是典型的社区团购模式。
社区团购最突出的现象是推白牌极为成功,开创了大规模推白牌的现象。
社区团购为什么推白牌?因为白牌利润高。不仅“团长”要求利润高,平台商的利润同样高。
为什么推白牌能成功?白牌销售当然有困难,但由于“团长”与用户的商圈强关系,基于“团长信任+体验+KOC推荐”,完成了白牌的用户认知过程。
社区团购推白牌,完美演绎了渠道商完成2C用户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中国化的自有品牌(白牌)的推广极为重要。
国外的自有品牌,主要适用于大型零售商。中国推白牌,不仅适用于KA店,同样适用于小型零售店,如街边店、夫妻店。
中国的夫妻店虽然门店小,但生存特殊。主要是生活半径与商业半径重叠。见面是熟人,进店是熟客。信任度高,推白牌成功率高。低线市场尤其如此。因此,如果说知名品牌是“顾客首选”的话,白牌就是“店主首推”。
06
白牌快速认知模式
做白牌不是目的,让白牌产生溢价,才是目的。
白牌的经营主体不是厂家,而是经销商和零售商。他们怎么做品牌认知?
零售商做白牌,不存在渠道问题,他们就是渠道的终端。
所谓终端,就是直接触达C端的场景。
经销商做白牌,同样一定有稳定的终端作为前提。
有了终端触达C端,那么,经销商和零售商做白牌认知,完全不同于厂家。
因为品牌认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触达C端。而经销商和零售商就有这样的优势。
厂家为什么要借助大众媒体做品牌?主要是他们缺乏规模化触达C端的条件。
在终端怎么完成白牌认知呢?两大基础方法:场景化、体验。
体验是短期内快速完成认知最有效的手法。体验的特点是“眼见为实”。如果体验做得好,比如沉浸式体验,可以达到“一次认知,终生有效”的效果。因此,体验营销最近大火。
场景化,不同于传统终端的生动化。生动化是视觉效果为主。场景化的核心是情绪,即在销售场景传统消费场景的情绪。
因共情而共鸣,因共鸣而共振。共情,共鸣,共振,共情是前提。
2010年到胖东来考察,发现胖东来在场景化体验上面就下过不少功夫。但是,胖东来的传播焦点在文化上面,而对于自采(自有品牌)、体验、场景,这些都是秘而不传的。
07
白牌2C组织
经销商和零售商做白牌,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供应链、场景化体验、2C组织。
1、白牌供应链
不是所有非知名品牌都是白牌。厂家没有推成功的品牌就不是白牌。
白牌供应链要具备三大条件:
第一,直接找制造商,即不做市场的生产商。只要厂家做市场就有两个结果,一是有营销费用。有营销费用就会推高供货成本;二是只要厂家做市场,就有可能窜货,而且溢价越高窜货越厉害。
第二,最好找专业OEM厂家。中国有太多专业OEM厂家,即使白牌推成功,他们也不会介入市场。
第三,供货价格远离临界点。不同价格有不同品质,过度追求供货价格低,品质可能会滑向问题临界点。临界点价格可能也有好品质,但品质是不稳定的。
2、场景化体验
场景化体验是白牌认知的主要方式。场景化体验现在非常专业了,把场景化体验做成认知模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销商和零售商反复试验。现在全国每天有很多人到胖东来学习,但把握胖东来本质的人并不多,被误导的反而很多。
3、2C组织
传统深度分销体系是围绕品牌商做的,主要完成渠道疏通。虽然导购在终端也触达C端,但是销售导向,偶尔采用体验手段。因此,渠道商传统组织并不承担产品认知功能。
白牌推广的新组织,主要承担白牌推广职能。
白牌推广最佳方式是bC一体化。不面向2C,无法形成用户认知;不面向b端,认知效率低。社区团购推广白牌卓有成效,就是典型的bC一体化模式。b端是“团长”,C端抓住KOC(通常扮演体验者角色)。
2C不同于2B组织。2B组织是固定组织,打阵地战;2C组织是敏捷组织,打运动战。
推广一个白牌,成功了,交给2B组织,然后推广新的白牌。
在一个b端推广成功了,交给2B组织,再到另一个b端推广。
现在品牌商也有2C组织,不过是高端2C组织,运营方式与白牌2C组织相似。从它们的“飞行队”命名上可见其运营方式。
08
1995年,我写了一篇畅销文章“不是名牌也畅销”。1998年,金焕民老师和王荣耀老师也写了一篇畅销文章“不做品牌做销量”。我与金老师后来出版一本专著《销量为王》。
绝对的销量就是绝对的品牌。这是麦肯锡的理念。
20多年前,中国传统渠道,尤其是低线渠道,确实是认知、交易、关系三位一体的特征。
因为b端与C端的强关系,完成了关系变认知,认知变交易的过程。这是中国传统门店的特征。中国的社区店,至今仍然有这个特征。
大众传媒介入品牌传播,压缩了非知名品牌的生存空间,快消品行业越来越走向集中化。
场景化体验理论的形成,以及基于情绪的内容自媒体传播,再次给了白牌畅销一次机会。
如果说“不做品牌做销量”的机会是给小品牌商的话,那么,“不做品牌做白牌”的新机会是给经销商和零售商的。
追求增量的时代,经销商和零售商借助厂家品牌的力量,快速做大,有钱赚到就有利润,顺理成章。
存量博弈时代,没有销量增长仍然要追求利润增长,只有追求溢价能力。相同的销量,更高的溢价。
谁做认知,谁享受溢价。厂家做品牌,溢价在厂家。
经销商和零售商推白牌成功,溢价就在经销商和零售商。当然,推白牌也是项技术活,不容易。
作者:刘春雄
来源: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